十五年!

十五年是一個週期,也是火星的迴歸日。

而根據目前全球的綜合實力來說,只有等到火星的迴歸日才具備發射載人返程火箭的可能性。

更別說只有一個華夏單槍匹馬了!

十五年,也許科技會迎來一次巨大的突破。但是航天的發展,並不會迎來多麼巨大的突破。

航天航空的突破,必須是動力的突破。而這種突破的難度,猶如從冷兵器直接到達蒸汽時代的難度。那是劃時代意義的。

比如說,取消固體火箭,取消液體火箭。直接採用核聚變火箭,才能迎來這種史詩級的突破。

但是實際上,目前為止,核聚變技術也只能存在於實驗室之中。並不能夠商業化,並不能夠實際運用。

十五年,是一個艱難的歷程。

我們只能寄希望於李迴歸能挺住!

與此同時。

京城機場。

一百個穿著西裝的男女老少,提著公文包站在航站樓,回首與劉海清作別。

劉海清站在那裡送他們,看著每一個人的西裝胸口前都有一個‘華夏航天’的標誌,劉海清不由得有些感觸。他想起來五十年前,在西方對華夏採取技術封鎖的年代裡,劉海清作為航天學院的研究生,即將以交換生的身份前往米國麻省理工大學進行為期五年的學習。

那時候,是西方對華夏加大力度採取技術封鎖的時候。那時候的劉海清,那時候的交換生,那時候的留學生,其實並沒有任何的意氣風發。

他們有的,只是對未來前途的一片坎坷與灰暗。

前往米國,將飽受冷嘲熱諷與白眼的奚落。所有人,包括他們即將在米國的老師同學,都會永遠用一種防賊的眼光看著你。

警惕你。

始終給你冠名一個——前來偷學技術的標籤。

而這樣的標籤,將讓他們在米國受到極大的限制,會讓他們的人生自由都受到限制。會讓他們的心靈飽受重創,會讓他們在深夜想哭的時候都要躲起來。唯一堅守的信念就是,學人家先進的知識和技術,回去報效祖國!

五十年前,劉海清知道自己未來要走的路是多麼坎坷。他也在京城機場,也在航站樓,也是向即將前往歐洲的這一百個人一樣茫然無措。也是明白自己即將面對的是冷漠與嘲諷。

那時候,也是這樣無助的回首。看著自己的老師對自己揮手。

他還記得,那時候老師只是大喊了一聲:

“祝你等,學業有成,早日歸國。華夏航天的第一步,你們將是開拓者!”

“……”

思緒飄飛中,劉海清也揮了揮手,對這一百前去交涉、爭取,任務艱鉅的人們說:

“國力昌盛,早已不復往昔。如今,屬於我們的,一分不讓!!!”

一百人身形一頓,鄭重的說:

“保證完成任務!”

其中,有科學家,有技術員。有國際律師。有談判專家。有外交大使。有火箭專家。也有網路技術專家!

這樣的人們組成的團隊,他們將遠赴歐洲,前往聯合宇航局。

去爭取屬於我們的東西。

去重新解讀一片十五年前簽下的合約。

去交涉。

去縱橫捭闔!

如今這已經不再僅僅只是一個李迴歸的事情了,這件事情的高度,早已無限的上升了起來!

沒別的意思,就是要告訴全世界。我們要保護我們的人!

飛機起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