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飛船高速飛行的狀態下,

所遇到粒子的頻率也開始上升,

這也導致了,花神星所需花費的算力也會上升,

所幸擁有建造槍的他,又為花神星建造了幾臺經過地面改進後的中微子三進位制計算機,才算解決了算力問題。

而如今又要加上一個感應屏障,

此時飛船的防護罩已經變成了三層結構,

這三層都需要花神星用大量的算力支援。

第一層,即最外層,電磁感應屏障,用來感應滯留在宇宙空間中的粒子衝入屏障後所出現的路徑。

以便最裡層的等離子屏障在合適的位置將其刷掉。

第二層便是加的光譜分析層,

用以檢測滯留粒子的種類,

是輕元素粒子,還是重元素粒子,

待得到結果後,最裡層的等離子屏障便會採用不同能量等級的屏障將其重新整理。

而第三層,

則是最重要的等離子屏障層,也是主要發揮防護作用的屏障層。

而這樣的結構也就導致了,需要花神星付出的算力直線上升,

所幸,還可以透過增加三進位制中微子計算機以保證算力,

這件事情對於王猛來說也並不算困難。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

王猛與花神星,便開始對防護罩,三層結構模型進行改進最佳化的工作。

就像前面他看過的防護方案一樣,

整個防護層並不是人類想象中,像是一個將飛船包裹的肥皂泡。

王猛更願意將其想象為,飛船上裝了無數個雨刷器,

一個個雨刷器以接近光速,從飛船的頭部快速刷到尾部,

視覺上看起來就像給這艘猙獰的飛船套一層薄膜。

雖然飛船已經用上了三層結構的防護層,

但各種粒子檢測的準確性,還需要進行進一步實驗最佳化,

而花神星也需要將這些粒子的資料記錄在資料庫中,以備等離子屏障執行時進行使用。

由此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終於完善了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