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時間就是在這樣的實驗中慢慢的流逝了。

轉眼間已經是三個月後,

改進等離子屏障的實驗終於完成了,

整個過程並不算困難,

他與花神星僅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便完成了實驗,之後便是改進工作。

所謂的等離子體屏障,本就是一種類似電磁高頻閃動形成防護罩的方法。

其視覺原理動畫相仿,

當一幅幅畫面以特定的頻率在人眼前快速翻動,

經過人類的大腦處理後,原本畫在紙張上的動畫便開始動了起來。

而等離子體屏障所產生的閃動頻率要遠高於動畫所閃動的幀數。

當然這只是視覺原理上的相似,在運轉原理上還有所區別。

抵抗遊離粒子所用的方法,更像是汽車上的雨刷器,

一開始的等離子屏障有兩層,

外層電磁屏障的起感應作用,可以檢測雨點的路徑,做到精準的重新整理。

而這種複雜的事情依賴花神星的運算能力。

所幸花神星已經有了媲美量子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對她來說此事並不算困難。

而如今面對更為複雜的宇宙環境,

所改進的方向也是在次基礎上進行的。

前方的區域滯留的粒子成分很複雜,但無論這些元素粒子如何變化,

本質上依舊在元素週期表範圍之內。

因此他與花神星的計劃,便是在原本粒子感應屏障內再加一層元素分析感應屏障,能快速甄別粒子的種類。

至於甄別的技術,早在幾十年前便被人類發明出來。

其中最常見的方法莫過於光譜分析,

因為光有著波粒二象性,利用偏振原理,一層光譜檢測層也有實現的可能。

經過簡單的測試,這樣的方法,可以依照不同粒子,用不同能量等級的屏障重新整理,

有效的解決了飛船,穿越這片粒子滯留區所引發的問題。

可雖然有了眉目,其中的問題還有不少,

原本防護罩的結構,便需要花神星計算粒子穿過感應屏障後的路徑,

雖然高能粒子在宇宙空間的分佈密度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