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東風破》是詞牌名嗎?(第2/3頁)
章節報錯
唯有真正對國風樂曲有一些研究的翁子瑜神色凝重。
因為他很清楚,櫻花國的樂箏只有十三絃,實際就是由唐代的十三絃箏演變而成。
箏在國內如朝代一般歷經更迭,弦數幾經變化,如今主流有三種,分別是十六絃、十八弦、二十一弦。
所以,論古,櫻花國的樂箏反而更貼近早期的古箏。
這並不說說國內古箏不好。
翁子瑜想到這裡之所以神色凝重,是因為他已經意識到。
這楊躍既然將樂箏這樣於國內音樂人來講較為偏門的樂器都用上了,那麼這首曲子絕對不凡!
果然,後面又出現了一段相當驚豔,卻又與整首曲子渾如一體的二胡獨奏。
還間歇性的出現了好幾段縹緲如煙的月琴伴奏。
還有鼓等國風打擊樂器偶爾出現,卻毫不突兀。
另外,歌詞也很有韻味——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
歲月在牆上剝落,看見小時候
猶記得那年我們都還很年幼
而如今琴聲幽幽,我的等候,你沒聽過”
他們那幾首歌的詞都是從外到內散發著國風的味道。
具體表現就是多用古文辭藻,甚至整篇都是。
表面文辭華麗,實則內裡還是現代的那一套東西,在懂古文的人看來是糟點滿滿,乃至狗屁不通。
《東風破》的詞表面多是白話,古文很少,可聽起來卻比他們的更順暢自然。
最重要的,歌詞裡真正蘊含著古韻!
別問翁子瑜怎麼看出來的。
他本身作詞作曲水平就相當高,要是連歌詞內涵都品不出什麼味兒,不如回家賣紅薯算了。
隨著《東風破》的繼續,現場觀眾徹底沉入歌曲營造的意境中。
螢幕前的觀眾同樣如此。
《東風破》表達的一種故友淡淡的思念,對往事的追憶。
並不濃烈。
所以很多人聽著,感覺像是沉入進去,卻又清醒著。
而歌曲中那種淡淡的思念,對往事的追憶之感,則繚繞心頭,揮之不去。
很奇怪的感覺。
表現在彈幕上就是:並沒有像前兩次楊躍唱歌是那樣,高潮處彈幕全然消失,而是時不時來幾個彈幕,好像觀眾驟降到了幾個人一樣。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
楓葉將故事染色,結局我看透
籬笆外的古道我牽著你走過
荒煙蔓草的念頭,就連分手都很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