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

聽楊躍說《東風破》不是詞牌名,劉遠聲、蕭妤、祝奇生明顯都露出驚訝之色。

現場觀眾也多半如此。

顯然,之前有很多人以為《東風破》是詞牌名。

就連螢幕外很大一部分觀眾都有過這種想法。

因為“東風破”實在太像現代人印象裡的詞牌名了。

比如說破陣子、頗字令、醉東風、東風寒等,都是詞牌名啊。

東風破怎麼就不是詞牌名呢?

關於這個事,楊躍前世網路上的議論也有不少。

作為音樂人,他曾經也研究過《東風破》這首歌,查過不少資料,有一件事記得很清楚。

即蘇軾被創作出一首叫《東風破》的詞。

那首詞總體意思和《東風破》歌詞差不多,只不過看著更古風點。

因此很多人就說方文山所作《東風破》的詞就是翻白“古詞”《東風破》。

稍微懂些詩詞、古文常識的人,看了這事純屬虛構。

其一,根本沒有“東風破”這個詞牌。

其二,那首所謂的“宋詞”《東風破》根本狗屁不通,遣詞用字糟點比今天趙晟的《長安夢》還多,怎麼可能是蘇仙寫的?

蘇軾要知道能氣活過來!

整件事,就像有段時間李白被發現八十多首預言詩一躍成為古今第一預言帝一樣可笑!

可如果《東風破》不是詞牌名,當初這首歌為什麼取這個名字?

節目中。

劉遠聲驚訝後就問:“《東風破》既不是詞牌名,那你取這個歌名到底有什麼講究呢?”

楊躍不急不緩地道:“取這個名字,是因為伴奏中用了一段琵琶曲,歌詞訴說的故事也提到了琵琶曲···”

“等等!”劉遠聲忽然打斷了楊躍的話,“你說伴奏中有琵琶曲,哪裡有?”

劉遠聲說到這裡時,鏡頭給到了伴奏樂隊那邊。

傳統樂器如今在神州雖然不如西洋樂器流行,但如琵琶、古箏這一類以前很流行的傳統樂器還是有不少人認得的。

結果,鏡頭在樂隊這裡掃了一大圈。

看節目的觀眾除了發現這個伴奏樂隊規模不小,裡面的樂器東西皆有之外,並沒有找到印象之中的琵琶。

這時節目彈幕也來湊趣——

“所以,楊躍的琵琶呢?”

“恕我眼尖,真沒找到琵琶。”

“震驚!妖孽唱作人節目中撒謊當場被戳穿?!”

“前面不一大堆人說楊躍這首歌好嗎?他自己編曲用了什麼樂器都不知道,還說好,笑死個人了!”

“深哥這是現場翻車了?導演還沒減掉?”

“深哥你得罪導演了嗎?還是得罪劉老師了?”

“···”

彈幕洶湧時,鏡頭重新回到舞臺。

劉遠聲再問:“琵琶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