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朝聞道(第1/2頁)
章節報錯
峴山之會後,孫策並不急於離開,而是先至黎丘大營中稍待,等周瑜率水師前來會合後,兩人才一齊乘船順流至雲夢澤,而後到進駐安陸城中。
奪下江夏後,安陸便是吳軍荊州之地的北大門,與西人佔領的隨縣毗鄰。孫策至此,既有整備安陸防務的考量,也有觀察西軍強弱的意思。
說起來,孫策今年三十有三,是如今天下群雄中最年輕的一位。如曹操這般已是五十知天命的年紀,劉範年輕些,也早是不惑,像孫策這般才進入而立之年就已身經百戰的,真是舍他之外,絕無僅有。故而天下皆以其為不世才,即使是如陳沖常言孫策不是,私下也未嘗不因其決裂而痛心。三吳子弟也因而有言說:“梧桐生江左,鳳凰睞孫郎。”
孫策抵達安陸後,並不急於亮明自己身份。他先是與魯肅微服視察城民治安,發覺城中秩序井然,百姓安堵如故,又去探看城外大營,見士兵哨崗如常,整容警戒,不由十分歡喜,對魯肅笑道:“我記得這是陸伯言的治下吧,想不到詩書傳家的子弟,也能有幾分武人風範。我小瞧了他啊!”
然後回到水師,讓隨從先行入城做準備。請陸議著深衣儀服,坐軺車出城,用卿大夫見諸侯之禮,前來參拜孫策。
這幾年,孫策令魯肅、劉曄彷照周禮另立官制,雖然名義上沒有大改大漢幾百年的郡縣制度,但內在已經產生了巨大變化。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不再設定地方郡兵,原有郡兵被劃分為諸部曲,孫策再以揚州牧名義授予部將,允諾其世領世襲。如此一來,州府諸將都不再是國家臣子,而轉為由孫策分封的諸侯。而為了確立君臣義理,孫策也圍繞禮儀上大做文章,故而在江漢平原上出現了這一幕復古的諸侯會遇之禮。
不過話說回來,陸議家族世居吳郡,累出英才,門第遠高於富春孫氏,數十年來苦心經營,已與顧氏、朱氏、張氏並稱為江東四姓,與地方諸侯實無分別。就連袁術在淮南時,也對陸議頗為倚重,一度動了與其結親的念頭呢!
只是早年孫策受袁術之命,與陸氏族長廬江太守陸康戰於巢城,孫策圍城數月,最終梟首陸康,傳首州郡,又使陸氏宗族百餘人,遭飢逢厄,死者堪半。所以孫陸兩家算得上是有血仇了。但孫策並不以此為意,依舊徵召陸議等陸氏晚輩入府,並委以重任。此時來安陸,他當日也就在陸議府上住下,歡宴終日。他讓陸家親族都出來拜見,各有頒賞。
當時陸康嫡孫陸績在下首作陪,陸議特意指著陸績對孫策說:“這是我家的未來主人,學問深厚,可謂人中龍鳳,不輸龍首當年。”
孫策不由得打量陸績,見他細眼長眉,面如冠玉,身材雖不高大,卻自有一股淳淳之風,極為平易近人。孫策便故意問道:“如今四海未平,須用武治平之,你以為當如何用武?”
陸議聞之一驚,他知陸績不善武略,正琢磨該如何圓場。不料陸績毫不怯場,大聲說道:“主公何出此言?當年管夷吾相齊桓公,九合諸候,一匡天下,並不用什麼兵車。夫子也說:‘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今主公只談尚武,卻不說道德懷取之術,我雖元服未久,也竊所未安。”孫策一笑了之。
當晚孫策就在陸府中住下了。陸議為官節儉,府中房屋逼仄,寒衾近舊,但孫策卻不以為意,和周瑜同榻夜談,他笑說:“我不喜得了三郡之地,而喜我得了士人之心啊。”
第二天,孫策用過早膳後,打算領數人北上,觀看隨縣虛實。魯肅不滿此舉,當即勸諫:“明府太過孟浪!夫君人者不重則不威,這個道理需要我多說嗎?古有白龍化魚,為漁夫豫且所困,白帝成蛇入林,遂遭劉季所殺。明府輕出微行,遲早會釀成大禍!”
孫策嘆說:“子敬所言甚是。可我身為國君,文武諸事,須得常思。然而端坐眾人枯室之中,常覺悒悒無計,唯有奔快馬如龍,拓弓弦作霹靂,方覺靈飛無窮啊!”他既如此說,魯肅也無無言阻攔了。
當日,孫策策馬至隨縣,自稱是荊南趙氏子弟,將北投中原。他手中既有名牒,士卒並不相疑,當即放他入城,孫策入城後,打探城主杜畿施政,得知他正下鄉勸農,府中縣吏也半有隨行。他又聽說杜畿施政極重細節,上至採桑、放牛、餵馬,下逮養雞鴨犬豕,皆定有章程。
孫策對此非常感慨,他在出城後,對隨從說道:“世叔以此人守南陽,劉範恐難得計!”等回到安陸,又招來陸議說:“君在安陸,杜畿在南陽,可謂棋逢對手,又俱為國家後起之秀,可不要落入下風喲!”
安陸一行到此結束,孫策便率眾再次向東,經過漢水與大江交匯處,也就是夏口。孫策見此處有一山綿亙蜿蜒,形如伏蛇,便臨時起意,命魯肅在此處築城。而後緩回西陵,此地曾由黃祖駐守數載,屢次阻擋孫策大軍西進,如今孫策既平江夏,便以此為臨時首府,經略荊楚,直至民心歸附。
不過令他未料到的是,剛一回府,留守的張昭便來報,說朝廷已派了兩撥使者前來求見,第一撥使者抵達時,正好與北上的孫策錯過,待在西陵的時間,算來也近有二旬了。
】
因與劉範盟約初定的緣故,孫策起初並無意相見。但張昭勸說道:“自古行事首重名份。明公縱使決意與朝廷為敵,但與龍首的情分尚未斷絕,不見未免太過絕情。況且,為收服人心考慮,還當見上一面,也好在中原士子面前,揚明公英武之名。”
孫策笑了笑說:“子布言過其實了!”不過他還是聽從了張昭的意見,揮手道:“那就讓他們都進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