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這三者雖然權重至極,但東漢向來習慣以卑凌貴、以小制大,即權重者位卑奉短。三獨坐中尚書令與御史中丞官秩僅有千石,司隸校尉稍好,也不過比二千石,秩同各郡都尉而已。

但自陳沖執政以來,他親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兼領尚書令,自皇甫酈出任豫州刺史後,再次兼任御史中丞,三獨坐之職加之於一人,以致司隸府職權空前擴張。雖無丞相之名,卻有丞相之實,故而天子於前年下令,升司隸校尉官秩為中二千石,與九卿祿同,僅次於三公。由此,朝中公卿也暗自將司隸府稱之為獨相府。

如今司隸府中,除去陳沖之外,主管事務的有十四從事。這十四從事分別是:

都官從事羊秘、別駕從事孔融、治中從事姚貢、功曹從事阮瑀、簿曹從事令狐邵、兵曹從事郭縕、均輸從事虞翻、河南從事陶丘洪、河東從事範先、河內從事徐幹、弘農從事王凌、京兆從事浩周、馮翊從事王象、扶風從事裴潛。

其中,都官從事羊密負掌察舉百官,監察犯法舉動。因此麾下招有六百秘史,分佈京中各地,探查往來訊息。即使陳沖以任人唯賢著稱,但對此要害之地也不得不慎重以待,因羊氏與陳氏為連襟,才用羊密為此任,其下若非出身清白,亦絕難入內。

別駕從事孔融號稱為從事之首,實際上則只負責勸農與文學二事,並無關東諸州別駕之重權。

而其餘從事中,諸曹從事與郡國從事雖然也權重,但所轄皆有限,價值陳沖也算勤政,故而影響並不顯著。只有治中從事姚貢與均輸從事虞翻略有不同。

均輸從事乃是新設,陳沖以學生虞翻任職。此前徵糧,關稅,換幣等事,皆由均輸從事負責,朝中皆視其為乃陳沖新政之臂膀。

司隸府中本無治中從事,但陳沖一人兼領三職,無法面面俱到,故而又加設治中從事一職,負責整理全府各曹文書,按要求發給陳沖。此職一設,實權反而凌駕在諸曹從事之上,故而人選一定要能夠服眾。陳沖考慮再三,以姚貢因反對董卓而被貶幷州,性情剛直,但自晉陽以來便跟隨自己,頗為可信,且負責文書多年,便委以重任至今。

而董昭拜託崔琰幫忙引薦,便是想引薦入姚貢屬中。

二月二十,崔琰與姚府通訊約好後,與董昭同見姚貢。姚貢士子出身,對鄭學門人自然也是極為尊重,兩人抵達時,其子姚會便在門口相迎,稱崔琰為先生。董崔二人入府後,治中從事姚貢早就坐等多時了。

董昭早年在雒陽也曾見過姚貢。當時他作為孝廉入京考核,在太學待過少許時日,也就是在這段時間,他結識了崔琰等鄭玄門人,也曾見京中各大名流入太學中參與講經,姚貢也在其中,只是姚貢卻不識得他罷了。

如今再次見面,姚貢雖因案牘勞形的緣故兩鬢斑白,但面容極為清朗,談吐輕和,就像是門外的春風一般,讓人頓生好感。

崔琰先和姚貢寒暄,然後向他介紹董昭。董昭見他的眼神照過來,微微頷首行禮,而後趨步上前道:“見過姚公。”

姚貢見他不卑不亢,外形俊朗,趨步時如山石逶迤,行禮時宛如白鶴合翼,心中不禁有幾分歡喜。

賓主落座,暢談河北風土人物,又談關中山水、民風人情,或者幷州故事,先朝舊聞,天南地北無不設計。中午擺宴,姚貢的次子姚理、第三子姚通都來作陪。姚貢和董昭相談甚歡,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一直到晚膳用過後,賓主將要分別,雙方才進入正題。

姚貢緩緩說:“公仁的名聲我在關中也有所耳聞,只是公仁本為二千石郡守,如今入駐我屬中,只能為三百石吏,可以說是鳳凰低就灌木。我心中頗為不解,公仁可否為我解惑呢?”

董昭聞罷,微微搖首說:“姚公謬矣,昭出自冀州州府,本屬袁本初之門,袁本初不臣之心,天下皆知,故而昭之出身,可謂罪臣。如今朝中有陳使君輔佐,正如周公伊尹之輔,使天下歸心。昭求託姚公之福,入輔弼中樞,乃是鯉躍龍門,如何能說是低就呢?還請姚公成全。”

姚貢聞言撫須沉思,少頃,他頷首說:“這幾年裡,我也頗覺勞累,公仁既然有此想法,那日後便靠君多多照拂了。”

董昭再次行禮道:“多謝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