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沖安排下,軍中向來是禁酒的,自然平日裡也就無酒可飲。但今日是例外,士卒們便從長安城內帶出來了這些酒水,也不知搬了多少壇,以致於到處都是比拼酒量計程車卒。而主營里正如高準所言,烤著幾隻剝完了皮的麋鹿,血水和著黃亮的肥油滴答滴答地落在焰火上,冒出陣陣白煙。一見到兩人到了,士卒們便開始起鬨,簇擁著陳沖與劉備擠到張飛身邊,三兄弟極為感慨,心中非常可惜關羽不在此處。

過了一會,軍營中陸陸續續傳來打更聲,這是一個徵兆,告訴大營的所有人,初平三年已然過去,炎興元年正式開始了。

一些人將目光投向劉備,劉備忽然意識到自己應該說些什麼,想到便說,他手持一盞酒,輕輕站起,但現場已然是一片肅靜,眾人只能聽見隱隱約約空氣流動的聲音,劉備慢慢說道:

“古人常說因人成事,也常說因事廢人,劉備歷經戰事,有勝有敗,對此可說深有感觸。若說天下英傑,我用兵不如庭堅,膽氣不如雲長,武勇不如翼德,博學、家聲、智謀,亦皆非長處,行走至今,唯賴有一股奮進之氣罷了。”

“但天下奮進之人何其之多,無論魚鳥禽獸,蟲草花木,皆有欲成之事,將發之志,又何況天下英雄呢?劉備得以有今日輔政之位,而將行匡扶一統之舉,這都是有諸位支援輔佐的緣故啊!”

話到此處,他將酒水一飲而盡,而後又斟滿,接著說道:

“諸位隨我征戰,時間不論長短,交情不論深厚,皆是慷慨義士。畢竟割捨天倫之情,拋卻摯愛親親,又捨生忘死,託性命於劉備,非真義士,孰能如此?今日想來,戰場之上,諸位沒有拋棄劉備的,戰場之下,諸位也沒有詆譭劉備的,念此深恩如海,劉備每自思量,無不感徹難安,雖有黃金千兩,絹帛萬匹,又何能報哉?”

這時候,人群中有人答說:“將軍何故如此,天下凋敝,百姓飢寒,若非將軍倡義執劍,我等皆是道間枯骨。等死而已,若能馬革裹屍,總勝過病死榻上!將軍之恩義,與我等如同父母,為將軍戰,雖死何憾!”這番言語道出士卒心聲,皆高聲附和。

等聲音再靜下來,劉備再邁前幾步,緩緩說:“人之性命,豈是如此賤物?念我們死去的同袍,又豈是為死而死呢?孟子有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故而劉備每念天下百姓,每念烈士英靈,一心所願,唯有匡扶漢室,平天下之亂世,還百姓以太平。”

他高聲道:“劉備志大才疏,不度德量力,唯有此言此志,猶如天日朗照,雖百世流轉,尤不忘也!”

說罷,他將三次將酒水灑下再斟滿,先後說道:

“敬大漢天子!”

“敬大漢社稷!”

“敬大漢英靈!”

劉玄德言辭慷慨,神采鴻飛,眾將士神色皆動容,皆高舉酒盞,以應大將軍。而後歡宴如故。

宴席一直持續到辰時,士卒與軍官們一夜盡興,都回營歇息去了。而劉備與陳沖緩緩走出營帳,正好撞見炎興元年的第一次日升,它從驪山山巔出現,金燦色的陽光將雪山、冰河、長安一併囊括,雖然是蕭索的景色,但他們都感到沁人的溫暖。

兩人不約而同都想起桃陽裡的時光,轉眼間那已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劉備笑問陳沖:“炎興之年,會是怎樣的年份?”

陳沖感受著日光的溫度與東風的清涼,在他心中醞釀起一股別樣的豪情,他以馬鞭指長安說:“會是千年之後,亦為四海傳唱的歲月。”

說罷,他與劉備告別,策馬快步踏上入城的官道,他知道妻子一定還沒睡,正在家門口盼他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