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的一番話震驚了朝堂眾人,沒人能想到,扶蘇為何如此彈劾趙高,還讓秦皇直接賜死趙高,這兩人是有多大仇啊?百官心裡猜疑不定,互相交流著眼神,靜靜吃瓜。

此時站在上面的趙高心裡慌得不行,沒想到剛過了大臣那一關,又冒出來一個扶蘇,都是彈劾自己,只不過這個更難過,趙高心裡對扶蘇的恨意不禁又加深了幾分,他也沒有什麼辦法,只能寄希望於秦皇,祈禱他會開口保住自己。

上位的秦皇聽了扶蘇的一番話,臉上變得嚴肅了起來,面色陰晴不定,沉吟不語,顯然是在心裡思考。

對於大臣的彈劾,秦皇可以不在意,甚至可以無視,可是對於扶蘇彈,那就不能不當回事了,扶蘇身為大公子,為人謙遜有禮,且長期以來參與治國理政,不管是在朝堂,還是在民間,威望甚高,深得人心。

扶蘇對趙高的一番彈劾,秦皇就有些頭疼了,扶蘇能在朝堂上提出來這些,肯定不是胡編亂造,至少也有其中的某一件事發生過,趙高肯定是有不當的地方,這才引來扶蘇的彈劾。

說實話,秦皇並不想任憑趙高被扶蘇的一番話給打倒,儘管他或許真的犯了錯,可他還有價值,秦皇在他的身上也抱著某種期許,不想就這麼放棄。

可是自己又不好直接開口替趙高辯護,未免顯得太過於偏袒了,有損自己名聲,因此想了想,秦皇將視線看了下去,落在了朝堂上的某一位大臣身上,使了個眼色。

大臣心領神會,接受到了秦皇的暗示,站了出來,替趙高維護了一句,“大公子如此說,未免有些誇大吧,趙大人身為中車府令,掌管宮中大小事務,這皇宮安全自然也有權過問一二。

至於大公子所說的安插親信,遍佈黨羽之言不免有些言過其實了,趙大人只是一介宦官,不會干涉朝政,更不會出離宮外,大公子多慮了。”

扶蘇看著站出來的大臣,臉上很是嚴肅,冷冷開口道,“左相大人這是在為趙高開脫嗎?扶蘇方才所言,句句屬實,若大人不信,儘管派人查證,便可一知真假。

趙高此人,讒言媚上,禍亂宮廷,一介閹宦,狼子野心,欲插手朝堂之事,如不加以制止,怕是下一個嫪毐啊,懇請陛下速速誅殺此人,以正朝綱。”

“這”,李斯有些愕然,沒想到扶蘇的反擊如此強硬,一時間有些沒反應過來。

扶蘇言辭激烈無比,不僅將趙高痛罵了一頓,隱隱中還帶上了秦皇,說來說去最後只是一句話,殺了趙高。

秦皇本就不樂意,見扶蘇言語“猖狂”,內中帶有一絲威逼的意味,話語之中更是將自己視為聽信讒言,寵信趙高的昏君,心中頓時勃然大怒,對扶蘇更不待見,對他的誅殺趙高的提議也很是不滿。

重重拍了一下御案,“夠了,趙高此人,寡人還是瞭解的,雖說有些小心思,犯了一些錯,但他對寡人忠心耿耿,對我大秦更是一心為國,平日裡盡職盡責,這些寡人都看在眼裡。

至於扶蘇你說的那些問題,寡人相信,這些都不是趙高的本意,或許是下面有人矇蔽他,借用他的名頭行不當之事,此事寡人自有分寸,扶蘇你就不必管了,退下吧。”

扶蘇見秦皇一心偏袒,心有不甘,心中的那股正氣促使著他繼續彈劾,懇求秦皇處死趙高,不過秦皇心裡下定了決心,自然是不會因為他再改了,見他一再堅持,絲毫不給自己面子,冷冷瞪了扶蘇一眼,隨即拂袖而去,顯然頗為生氣。

若是按照原來歷史,趙高可不就是變成了下一個大秦的嫪毐了嗎,甚至猶有過之,權傾朝野,最後導致大秦覆滅。

只是趙高現在有秦皇的庇護,不滅金身,除非秦皇對他徹底失望,親自處理了他,否則誰來都不好使,姬離有了這一茬,心裡琢磨對付趙高以後要更加謹慎了,務必一擊中的,出手快準狠,乾淨利落。

秦皇離去,大朝會自然是開不成了,百官紛紛散去,三三兩兩消失在了皇宮之中,私下裡議論不已,朝堂上事沒多少,瓜倒是吃了不少,這群大臣也是有些滿足,回去之後可以繼續吹了。

扶蘇見此忙追了上去,不過卻被侍衛阻擋,只能眼睜睜看著秦皇遠去,趙高見秦皇離開也是忙跟在秦皇身後,大氣都不敢踹,深怕秦皇注意到自己,畢竟此事全因自己而起。

朝堂上姬離冷眼旁觀這一切,看了一出好戲,他倒是沒有料到扶蘇對趙高的敵意竟然這麼深,想要置趙高於死地,心裡暗暗佩服了扶蘇一下,他的預感還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