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造紙、印刷都趕緊給我弄起來!(第1/2頁)
章節報錯
周倉離開趕往學宮的時候,沈東凌並不在。
幽州學宮新建,大小事宜千頭萬緒,鄭玄、蔡邕忙的頭皮發麻,每天都能發現不少問題,沈東凌被問的煩不勝煩。便將兩人帶到幽州城內一處工坊裡。
“子昂,你帶我們來這裡是做什麼?”
兩位國學大儒跟在沈東凌的身後,走進這間明顯是新建成不久的工坊,面面相覷,想起學宮眾多事宜,心裡焦急:“子昂,我們來找你是為了解決書籍問題的,可不是為了陪你閒逛!學宮新建,事情頗多,你可不能掉以輕心!”
為了幽州學宮的發展,兩位大儒費勁了心思。連自家珍藏的各種書籍都拿了出來,暫時存放在學宮藏書室,供學子們學習、抄錄。暗地裡,怕是沒少心疼。
如今幽州學宮的藏書已經不比太學院少了,甚至可能還要多些。但僅是這樣是不夠的。幽州學宮只是幽州教育計劃的第一步,之後的各郡縣鄉村都要設立官學,這些官學的書籍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沒有書籍,官學就是個笑話,教育事業變成了空中樓閣,平民百姓的文化素養便得不到提高,社會發展必將困難重重!
蔡邕、鄭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已經在組織一些學子官員,在學宮藏書室裡不分晝夜的抄錄書籍,以便供應不久後將建成的各郡縣鄉村官學,但速度緩慢,收效甚微。
對此,沈東凌不置可否。
“關於書籍的籌備,兩位祭酒完全不必憂。”
沈東凌領著二位國學大儒走進工坊,這工坊剛剛建成,面積去非常大,劃分為各個區域,結構分明,內外均有甄家護衛,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進入!
蔡邕、鄭玄見此處結構分明,護衛森嚴,知道這裡絕非遊戲娛樂場所,但這些工具、做派自己卻從未見過,自是疑惑不已。
“老師,這裡是造紙坊,旁邊是印刷坊,有這兩個工坊在,書籍問題便不是問題了。”沈東凌解釋到。
“造紙?”
蔡邕、鄭玄更加疑惑。
紙,兩人都知道,自蔡倫改進造紙術起,蔡候紙早已名傳天下,但其產量稀少,質量粗糙,用來書寫並沒有布帛方便,而且不易儲存,至今未能普及。
因為種種原因,紙雖然也有人在用,但竹簡依舊是世界主流,文章典籍更是很少有人會用紙記錄。
富貴人家,多用布帛。
只有到了晉朝,紙的使用才會成為世界主旋律。
沈東凌:“蔡候紙是用爛樹皮、破漁網、等材料製作的,書寫不便,不易儲存,我自不會用它。我造的是另一種質量更好也更廉價的紙,叫宣紙。”
“宣紙?這是何物?”
蔡邕、鄭玄兩人更加疑惑了。
“宣紙是以青檀皮、沙田稻草為原材料經過選料、製漿、配料等工序製造而成。其質地純白細密,紋理清晰,綿軟堅韌,百折不損,光而不滑,吸水潤墨,宜書宜畫,防腐防蛀,是撰寫書籍的上佳之選!”
蔡邕、鄭玄兩人十分震驚:“當真如此神奇?”
沈東凌笑了笑:“當然!而且這只是其中一種。之後還有用藤皮做的藤紙和用竹子做的竹紙,等到這些不同種類的紙能夠大批次生產,紙張將代替竹簡,世界也將因此改變!”
“可即便你能造出更好的紙,現在也沒用啊,我們缺的是書,大量的書!”
“老師莫要著急,莫要著急。這不是還有印刷術沒介紹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