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回憶過去展望未來(第2/2頁)
章節報錯
刺啦也是永福村的一句土話,是講拐著歪的罵人刺人的意思,總之話裡話外的,在秦氏給程時年和程元卿姐妹倆重縫了冬衣之後,大竇氏和小竇氏總得把她刺啦一頓。
秦氏面皮薄,受不住刺啦,每次被罵了之後,臉就漲的通紅,然而卻不敢吭聲,只好悶悶的低著頭幹活,不敢抬頭去看大竇氏母女和小竇氏。
這樣的日子可是過了好幾年!
可大竇氏不知怎的,越是把秦氏刺啦一頓,反倒越是覺得刺啦的過癮。
她彷彿就喜歡看別人被自己刺啦的一臉通紅,不得不屈服的模樣,那才叫解恨。
現在分家後秦氏終於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家裡人也感念她為家裡的付出。
程時年現在更是因為回了永福村住,把秦氏照顧兩個孩子的辛苦看在眼裡。
夫妻兩個原本感情就不差,現在更是有點蜜裡調油的意思。
在程家,程時年從來不講究君子遠庖廚,只要他看見秦氏幹活,他總要上去幫忙。
看到這樣的程時年秦氏,程元卿也總算知道過去的日子這麼難,為什麼秦氏還能在老屋甘之如飴了。
這完全就是愛情的力量催使的啊!
好在現在他們分家另過了,自從程時匯在酒坊開業那天喧賓奪主作威作福後,程元卿用計威懾過他,後來重新讓他進了酒坊做工,他已經老實多了。
最起碼這麼些天,他們都沒有收到酒坊工人的們對程時匯的投訴!
希望他在裡頭能好好的幹活掙工錢,程時年當然不會捨不得這點銀子。
他們家就怕程時匯藉著親戚的身份在酒坊裡作威作福,難為其他工人。
都是鄉里鄉親,人家雖然是來掙他們程家這份工的,可也都是憑本事吃飯。
早在酒坊剛開立的時候,程元卿就和車掌櫃討論過,沒有一家工坊的老闆是靠著剋扣工人發家的。
他們要想把酒坊做大做強,就更不能對工人們剋扣,之後隨著他們商議的工人政策一項項出臺。
效果當然是非常好,工人們幹起活來那是一點也吝嗇力氣,主要是程家給的條件好,還讓他們每個人看到了“希望”。
沒錯,在程家上工,可不是隻要來了就行,幹多幹少直接和工人們的工錢掛鉤。
要想多拿錢,簡單,那你就靠雙手的勞動來換取,程家酒坊絕對會給予你公平的待遇。
而且她們酒坊一項項的福利待遇,更是其他地方不能比的。
幾乎是程元卿的一項項員工福利政策一出臺,就震驚了四里八鄉。
而在酒坊上工的工人們,出去現在臉上也有光。
不少到了該說親的永福村壯勞力,女方家一聽小郎君是在程家酒坊上工,都爭搶著要把閨女嫁過來!
酒坊的建立,可以說是一次性大改了永福村大齡男青年的說親難問題!
村子裡家中有在酒坊上工的人家,或者親戚在酒坊的,都感念程家仁厚。
相比於掙錢,這些鄉親們的認可程時年和秦氏顯然更覺得喜悅。
這是他們從前想都不敢想的,不光自家的日子過起來了,還帶動了大半個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