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在工人們的眼裡,簡直就是主家送銀子。

然而這些措施,也都是程元卿的初步設想,等以後慢慢酒坊步入正軌了,她還計劃給手下的工人們休年假、生育假。

而在工坊做滿多少年的老工人,她也不會讓他們老無所依,或者完全仰仗兒女生活。

酒坊還會按月給他們發一部分能夠養活自己的工錢,這也是為能更好的增加員工對工坊的忠誠度,增強凝聚力。

這些構想,程元卿不準備一股腦的丟擲,而是準備慢慢的一步步實施。

不過在家裡,對著程時年和秦氏、程元月,她卻沒有隱瞞。

“小妹這些點子太好了,光聽著,我都覺得可行!”程元月幾乎是程元卿的忠實支持者,每次程元卿有什麼點子她幾乎是想也不想的支援。

但是這回,程元卿對酒坊提出的管理意見,程元月卻是真心支援。

要照現在的話說,程元月的行為確實是寵妹狂魔無疑。

有這樣的親姐姐,作為過去是獨生子女的程元卿來說,一直覺得很幸運。

這點子好,不光主家仁厚,想必一心上工的工人們也能投桃報李,畢竟好好上工,他們的工錢就會相應提高,說不定還能謀個管事的位子。

在往後說,踏踏實實在工坊做二十年,也能老有所依。

如今永福村上了年紀的老兩口,都是仗著兒子家過活。

雖然兒子是自己生的,也是自個兒養大的,甚至兒媳婦,也都是他們給幫忙給說上的。

但是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日子久了總有摩擦。

老人在兒子兒媳面前,會越來越弱勢,有些人命苦的碰上不孝順的兒媳,在家還有那些會受氣的。

沒錢,就沒底氣。

他們要是能有這筆工坊給的養老錢,這老年生活肯定會和普通的老人大不一樣。

程時年在外頭做過工,他其實很能體會工人們的心理。

小閨女提出的這些想法,正是無形中把工人們的心思給算的全全的。

他和程元月,光聽著,心理就熱乎。

“這個好!咱們以後,就照著這個辦,我光聽著,就覺得心裡熱乎,要不是酒坊是咱家的,我也想去上工,而且我肯定得好好幹,為了這麼厚道的主家,也為了給自己掙個好前程!”

一家人都同意後,關於酒坊工人的管理章程當然少不了在和車掌櫃夫妻議一議。

車掌櫃在這方面,明顯比程家人都更有經驗些。

大的方向,車掌櫃夫妻都沒有異議,都說程元卿的主意正也好,他們白乾了這麼些年生意,也沒想到這麼好的點子。

最後車掌櫃還在具體的實施方面提了很多主意,補足了程元卿最初設想上的很多不足。

“這下好了,改名我就讓人刻個木牌,把現在定下來的規矩刻上,擺在工坊大門口,讓工人們都知道這些。”程元卿覺得章程差不多商議定了,就提議把這些酒坊的規矩張貼出去,讓工人門都看著,也口耳相傳起來。

大家都覺得可行,秦氏想著自己不識字,酒坊裡的工人也大都不識字,就又跟著說:

“大多都不識字的,咱可以請上一兩個識字的念上幾回,讓大夥都知道咱這的好條件!”

“嗯,阿孃說的也不錯,就這麼辦!”

兩家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就這麼商議定了酒坊的管理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