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件事情甚至改變了孔子的看人觀念,以前孔子聽人家的話就相信人家,可是看到白天睡覺的宰予之後,就要聽他們的話還要觀察他們的行為才行,不能輕信。
可見白天就應該學習工作,絕對不能睡覺。但現在孔子卻迷迷糊糊,大白天也不看書,說明他是真的撐不住了。
所以必須儘快入夢,阻止南子。
入夜之後,芸姚點燃了‘入夢神香’,悠悠然地進入了夢境之中。
一種強烈的感情宛如大海風浪攻擊著進入夢境的每一個人,不被理解的孤獨和絕望讓人忍不住想要掉眼淚。
孔子是茫然的,他所看到的就是一個禮崩樂壞、混亂不堪的世界,明明他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為了天下,是為了解決現在各國正在發生的以下克上的混亂,為什麼大家都不理解他?
今天季桓氏架空魯君,明日就有其他人架空季桓氏,如此重複天下何時才能安寧?
天下誰能懂他?
其實誰不懂呢?齊國的名相晏嬰,楚國的公孫子西,其實他們都懂。只是他們的階級讓他們要維護自己的階級利益,而不是站在貴族這邊。
正是因為懂所以才趕孔子,因為孔子這種站在貴族角度呼喚克己復禮的思想,根本不符合卿大夫的利益。國君雖然希望留下孔子,但如果他們真的按照孔子的主張去執行,只怕會死得更快。
所以大家都懂,但大家就是不做。至於世界和平,和他們有什麼關係?
孔子提出克己復禮是因為他是落魄貴族,但他以‘仁愛’作為治國的道德基礎是充滿了人文關懷的,超脫他貴族階級的範疇,所以他出身是貴族卻高於貴族,是真正心懷天下,並非只為一己私利。
如果孔子和其他人一樣只為了自己,那他有這麼豪華的弟子隊伍,隨便在哪個國家都能混得風生水起。完全可以如子貢所言,降低主張的水平,迎合這個時代,到時候高官厚祿還不是手到擒來?
但孔子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寧願到處吃癟淪為喪家之犬,也不願意降低水平,就說明他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真心為了天下。
可惜克己復禮這一套是開歷史倒車,貴族階級被取代是春秋的歷史程序,孔子不可能改變。但他提出的仁義禮智信這些做人的道德標杆卻可以流傳下去。
夢境之中,南子又問:“我只是想要和心愛的人在一起,誰能理解我?夫子,你理解我麼?”
孔子看著似曾相識的畫面,看著明眸皓齒的美人,似乎能理解一個女子追求真愛的心情,就如他推行克己復禮一般,都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明明很難,明明不被理解,但不能放棄。
孔子的後世弟子肯定是吸取了老師的經驗,才會給出‘中庸’的思想,畢竟像孔子這樣走極端實在太累。沒幾個人能做到孔子這地步,不如中庸一點,不要把自己逼到絕境。
在孔子的時代,孔子求官是為了推行主張,而到了孔子之後就是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孔子的徒子徒孫提出主張是為了求官,目標已經不一樣了。
如果都學孔子這樣,那他們就別想做官了,所以改‘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為‘中庸’,要順應時代,要學會變化。
從生存境界來說其實是一種進步,不過實踐的時候就很容易打折扣,把中庸變成圓滑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