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決戰河東(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臨汾郡,霍邑縣。
李世民親率十五萬唐軍背城結陣,與李靖所率的十萬齊軍對峙,戰雲密佈,山河失色。河東地區目前是高齊和李唐之間的主戰場,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資,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河東是雙方決戰的關鍵所在,而對李唐來說尤其重要,關乎國家的生死存亡,所以李世民才登基月餘便不惜御駕親征。
話說自從高不凡下令討伐李唐後,李靖動若雷霆,迅速拿下了太原郡周邊的離石郡、西河郡和上黨郡,再加上前幾年便佔領的太原郡、樓煩郡、雁門郡和馬邑郡,目前已然將大半河東地區收入囊中了。
當李世民親率大軍趕到時,李靖正沿著汾河谷道西進,攻打臨汾郡,雙方大軍狹路相逢於霍邑縣。
霍邑這個地方對李世民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當年李淵在太原起兵,沿著汾河谷道迅速突進,所打的第一場硬仗就在霍邑,也是李唐命運的轉折點。
當初隋朝的虎牙郎將宋老生率隋軍兩萬把守霍邑,適逢連日下雨,道路泥濘難走,唐軍的後勤跟不上,又有傳言稱劉武周要夥同突厥進攻太原,李淵便打退堂鼓了,準備放棄進軍關中,回師太原,是李世民跪倒在大雨中苦苦哀求了一日一夜,這才勸得李淵繼續進軍。
此後,唐軍斬殺虎牙郎將宋老牙,順利佔領了霍邑,一路高歌勐進,殺到了河東郡,又在河東郡成功渡過黃河,進軍關中平原,一舉拿下長安。
所以說,當年如果李淵沒有聽取李世民的意見,而是回師太原,定然會錯失入主關中的良機,也就沒有後來的李唐了。
因此,霍邑這個地方是李唐命運的轉折點,對李世民有著特殊的意義,而巧合的是,如今李世民又在霍邑這個地方對上了李靖所率的十萬齊軍,只不過攻守方已經逆轉,唯一不變的是,這一戰同樣關乎李唐的命運,同樣是李唐命運的一個轉折點,若打贏了,可繼續與高齊爭鋒,若打輸了,那麼李唐可能就要玩完了。
當年,命運無疑是垂青李世民的,但是這次,氣運還會站在他這一邊嗎?
連日來,唐軍和齊軍已經短兵相接數戰,彼此互有輸贏,但傷亡都不算大,還處於相互試探的階段,均沒有使出全力。
李世民身經百戰,這些年來更是越發的嫻熟高明瞭,不過他也知道自己所面對的李靖是個怎樣厲害的人物,所以絲毫也不敢小瞧,一直小心翼翼的,生恐一著不慎,導致滿盤皆輸。
此刻,唐軍營地的御帳內,氣氛空前的沉重,所有謀士將領都神色沉凝,因為就在不久前,李世民收到了一份八百里加急,函谷關竟然被齊主高長卿攻破了。
這無疑於一記晴天霹靂,噼在帳內每個人的頭頂上,震得半天沒回過神來,隨即心頭都蒙上了一層陰霾。
李世民面色冷沉如萬年玄冰,關中平原以東有函谷關和潼關這兩處關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以儘管得知高不凡親率大軍來攻,李世民都不太擔心,只是安排了發小好友柴紹負責把守,而他自己則御駕親征河東。
豈料正是他最放心的函谷關,竟然短短一個月不到就被高不凡攻破了,柴紹雖然不出眾,但有姐姐平陽公主輔助,怎麼會如此輕易就把函谷關給丟了呢?
其實不僅李世民想不通,就連長孫順德和張公謹等人都想不通,平陽公主巾幗不讓鬚眉,領兵的才能絕對不弱,麾下又有七萬唐軍,竟然守不住函谷關一個月?
“皇上,時不宜遲,立即分兵回防潼關吧,遲則恐生變。”謀士唐儉建議道。
潼關是關中的第二道門戶,也是最後一道門戶,一旦被齊軍攻破,長安便完全暴露在齊軍的兵鋒下了,李唐江山有覆亡的危險。
李世民卻搖了搖頭,斬釘截鐵地道:“分兵回防看似穩妥,卻是取死之道,李靖巴不得朕這個時候分兵他顧。”
唐儉皺眉道:“可是潼關若被攻破……”
李世民打斷道:“吃一虧長一塹,柴紹再如何不堪,潼關至少也能守個把月時間。”
長孫順德點頭道:“皇上所言極是,咱們現在分兵他顧極為不妥,以李靖此人的敏銳,肯定會趁機來攻,若河東失利,關中同樣不保,還不如全力擊敗李靖再回救潼關。”
李世民眼底閃過一絲瘋狂,斬釘截鐵地道:“傳令下去,明日——決戰!!”
帳內眾人均覺凜冽之意撲面而來,皇上不想再久拖不決,明日一戰將會空前慘烈,即便是在場眾人,估計也會有部份戰死於沙場。
會議結束,李世民嚴令眾將,不許將函谷關失陷的訊息在軍中傳播,以免動搖軍心,然後便回到寢帳,掀起簾子走了進去,當他看到跪伏在地毯上的楊氏時,臉上的冷硬和蕭煞頓時柔和了些許。
“賤妾叩見皇上。”楊氏一身少女的打扮,髮式也換成了少女小髻,看上去端莊嫻雅,明眸彎彎,上唇微翹,跟未出閣時的長孫無垢越發的多了幾分相似。
“誰讓你打扮成這樣的?”李世民冷冷地問道。
楊氏微微一顫,吃吃地道:“賤妾……以為皇上喜歡,賤妾這就換回來。”
“不必了!”李世民舉步上前,伸手按在楊氏的頭上,後者頓時便心領神會,撩起長衫的袍腳便埋頭鑽了進去。
李世民拄刀而立,合上了雙眼。
……
長孫順德往嘴裡灌了一口酒,看著夜空中的星河出神。侯君集皺眉道:“楊氏是個不祥的婦人,自從皇上迷戀上此女,國內諸事不順,明日就要決戰了,皇上還耽於情慾,於戰極為不利,不如趁早殺掉。”
長孫順德搖了搖頭道:“苦命人罷了,何必害她性命,明日瞞著皇上秘密送回長安即可。”
侯君集冷道:“明日送走,皇上後日又接回,非解決之法,長孫將軍既不想作這個惡人,那便由本將來作這個惡好了。”說完轉身往李世民的寢帳行去。
“君集不可魯莽!”長孫順德忙道。
侯君集置若罔聞,反而加快地腳步,長孫順德皺了皺眉,連忙追上去。
“皇上可在此間?”侯君集趕到李世民的寢帳外,對著守衛沉聲問道。
守衛還沒來得及回答,帳簾已經被掀起了,李世民一邊擦拭著刀身上的血跡,一邊澹道:“君集找朕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