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曲藝演出(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無佈景、無道具、演員兼伴奏,一人佔全臺,所有角色都由一人扮演,這就對錶演者在吐字發聲及形體動作等方面提出了十分高的要求。
在傳媒技術不發達的時代,這種形式簡單、感染力強的藝術形式,因其易於流傳而具有強大生命力。
而隨著傳媒技術的發展,觀眾越來越重視藝術的視覺效果,山東快書的優勢便喪失了。
儘管多年來一直受到了政府部門的保護與重視,但其衰落趨勢依然明顯,所面臨的現實發展問題依舊嚴峻。
這也是孫老師抱著病體前來參加這一次演出的主要目的,顯然由劉清山發動起來的民間曲藝展示節目,還是廣受業內人士希翼的。
他更是在孫老師演出完畢後,第一個站起身來迎上去,恭恭敬敬地攙扶著這位老藝術家回到了座位上。
「晚上我給您治治病,先把病情穩定住,然後您再抽時間去京都找我,徹底把病根絕了!」
送回座位的同時,劉清山在他耳邊輕聲說道。
孫鎮業聞聽眼前一亮,但凡對社會多一點了解,就會知道劉清山在古中醫方面得到過真正的傳承。
尤其是圈子裡的久病之體或者老年人,也多會被人有意無意地提到他這方面的神奇。
內心激動之餘,緊攥著他兩手,一時間竟是不知將感謝之情如何談起。
此時劉清山又低聲說了:「您老的病情,我會馬上讓曲協跟您家裡人聯絡,順便帶過來病例,也好方便更準確地診治!」
孫老的身份不一般,又是這麼嚴重的病情,即使他完全有把握治療,也得事先徵詢一下家屬的意見。
況且他還有個軍人身份,儘管因身體原因早就辦理了退休手續,但仍舊是要享受軍人待遇的,這麼大的事情也需要軍方單位的稽核批准。
所以劉清山有此一說,就順便把各方面的因素都考慮到了,省得剛剛勞累一場的老人家再為這些瑣碎顧慮過多。..o
於是孫鎮業就不再言語了,只把手握的力度加強了很多,一些都在不言中了。
接下來依舊是頗具魯省風格的戲曲表演,有了相聲和快書的插諢打科,已經讓表演現場的氛圍全都起來了。
隨後的演出便是聽不太懂的外省人也能踏踏實實坐下來,持以藝術欣賞的角度來對待這一次的演出。
但這只是針對外行人來說,業內人不論哪一個曲種都是懷有深厚感情的,因為裡面似熟非熟的旋律和表演風格,都是一路伴隨著他們的學藝經歷共同成長起來的。
更不乏老郭這樣的、對民間曲藝擁有著狂熱愛好的天生曲藝人,更是抱著一種對藝術仰望的態度。
老郭是在倒數第二個出場的,他的搭檔不是謙哥,而是張文順。
張文順先生的捧哏風格
幽默含蓄,自成一家,但他更為人熟知的是斜著一隻肩膀的形體特點。
而且德雲社能有立錐之地,乃至今天的大紅大紫,此人功不可沒,甚至現在德雲社天橋的場子就是他之前的元魚館子。
謙哥賣萌,張老穩捧,就是目前為止老郭合作過的捧哏當中最令他滿意的兩位,但若論唯一能壓得住老郭的,也就張老一人了。
從《論五十年相聲之現狀》開始,這段相聲並不是張文順捧得最好的,甚至老爺子是難得的話少的一段,但卻是一段德雲社裡程碑式的作品。
再有《揭瓦》《大富貴圖》《賭論》《跳大神》等等作品,張老爺子蔫壞的捧哏特色基本上就展現得淋漓盡致了。
他的捧哏風格沒有那麼沉穩,愛放冷箭,動不動就扔出一個大炸雷,搞得老郭也接不住。
上述這些節目看過了以後,可以去看最感人的那一段了,張老爺子給郭德綱捧得大實話,這段大實話引無數人淚奔。
歷來聽相聲聽的是一個樂,可把人聽哭了的相聲就顯得格外與眾不同了,只能理解為這一段表演,演員帶入了真性情,表演內容真實且貼合實際的道盡了演員心裡的苦。
量活的時候能頂,每一節都不讓,要麼能崩回去,要麼自嘲之餘返給逗哏一個更厲害的損嘴,單從藝術角度這其實是個缺陷。
可問題是張老能讓這種進攻性捧哏形成了一種流派,把相聲行裡的「帥賣怪壞」的「壞」體現在捧哏上,並很好地跟老郭的「壞」相得益彰。
他的這種風格就不再是缺陷了,而演變成了兩人配合默契的一個抖包袱一個翻包袱,屬於更火爆潑辣的出奇制勝了。
而且他這樣的不循規蹈矩的插話和碎嘴一點也不突兀,整體節奏聽上去還挺舒服,這就可怕了。
因為一般捧哏這樣使活兒的話,整段相聲就容易垮,但在他這兒確實有但比較少。
並且自有相聲以來,擁有高超捧哏藝術造詣的名角沒有一個像他這樣的,就因按照慣常的業內認知,捧哏的太突出是一種不好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