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曲藝演出(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金文聲說書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他操著一口魯省口音的津門話,說書夾雜藝壇八卦,各種歷史掌故、舊時見聞信手拈來,針砭時弊,嬉笑怒罵,愛使「現掛」。
情到深處還總罵幾句髒話,好似一位閱歷頗深的老者在與觀眾聊閒天,卻總是語出驚人,妙語連珠。
今天他演出的是一段自己拿手的快書作品《武松趕會》,一雙鴛鴦板耍得似流星,走板鏗鏘,唱詞老到,博得觀眾們的陣陣掌聲。
他似乎生來就屬於這舞臺,不管之前經歷了什麼磨難,不管被生活捶打了多少遍,只要上了臺,他就是最耀眼的明星。
雖然這樣的風格有人不甚喜歡,但他的表演卻是要建立在深厚的藝術功底與豐富的人生閱歷之上的,是一種更接地氣的表演形式。
用他自己的話說,「作為評書演員,必須是文學家、歷史學家、哲學家還得是演說家。」
不僅津門的愛好者喜歡看他的表演,很多京都等地的評書迷也專程去津觀看他的演出,可見他在民間是有很深厚的觀眾基礎的。
但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先生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
2002年他在民族文化宮演出時,突發心肌梗塞倒在了臺上。
觀眾把他送到醫院,做了心臟搭橋手術,還給他湊了三千元手術押金。
這是金文聲第一次在臺上暈倒,他說:「觀眾救了我一命。」
2004年,經過一年休養後的金文聲在燕樂茶社復出,開講評書《三俠傳》。
復出當日,盛況空前,老郭、高峰均在臺下落座,這也是兩人第一次見面。
金文聲每日堅持演出了近兩年時間,直到2006年,才因為身體原因暫停了演出。
這個時候劉清山出現了,不僅治好了他的病,還出主意把高峰提前了將近一年引入了德雲社。
金文聲這個人生性不羈,不懼高山,而且不服老,叫比自己小二十歲的妻子為「小紅」,說自己八十歲之後還得再娶一房老婆。
他說「我死了這玩意兒就沒了,可是我且死不了呢」,不羈了一輩子,到老來豈能任由命運宰割?
今天的演出,就在一次讓觀眾們見識了什麼叫做傳統曲藝,因為他不僅能說傳統書目,還能把《基督山恩仇記》《茶花女》《三個火槍手》等世界名著改編成評書,十分新潮。
據說他常到申城的大學裡表演的那個年代的作品,不僅受到學生們的歡迎,許多教授都拿著書去聽,好一睹評書的風采。.c0
在他之後,就是魯省當地,乃至全國曲藝圈都知名的魯式快書表演藝術家孫鎮業的表演。
此人身體很不好,有很糟糕的常年心臟病史,年僅六十出頭就已經滿頭白髮了。
不過他被劉清山留意到了,今後自然會得到必要的治療。
今天他就是拖著病體趕來的,按照他的話說就是「不能讓老玩意兒死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有責任將其完整地傳承下去。
對於此人,劉清山今晚還會有一個專訪,除了金文聲、張文順之外,另一個人就是他。
這個人的輩分很高,即便是侯大師也得稱呼他一聲「師叔」,今天他表演的同樣是拿手絕活《武松傳》其中一小節。
孫先生以他四十多年的藝術生崖,形成如今的了幽默風趣、粗獷瀟灑、熱情奔放,刻畫人物細膩準確,喧染氣氛濃淡相宜的表演風格。
尤其是在魯省地區,他的每一次出場一開嗓就會是滿堂喝彩。
他還是高元鈞高派藝術的最得意的繼承人,聯合國授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魯式快書傳承人。
他的個
人舞臺形象出眾,不光能演,還能編能導,在曲藝界是很難得的。
而且經他手帶出了很多出色的徒弟,為這門藝術的發揚光大做出了極大貢獻,同時還是國家認證的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今天他右手持銅板,節奏鮮明,保持了一貫的生動詼諧的演繹風格。
引人入勝的劇情帶入,令全場的老少爺們瞬間聽得入迷。
即便是外省人士,也絲毫沒覺得他的方言快書有任何的不適應,彷彿水滸傳裡的故事就應該由本土的鄉音來詮釋。
況且他不亞於相聲包袱的笑點密集,不僅讓人們不時地鬨堂大笑,並且故事的講述具有著身臨其境的畫面感。..o
一段武松傳裡的小段節奏感極強,語言押韻合轍,流暢順口,手、眼、身、步動作表演更是充分體現出了魯式快書「一人一臺戲」的表演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