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我愛聽!」徐政明顯腰板挺起來很多。

「我這些話也就是隨口一說,可別往外邊傳去,省得得罪人!」

「我懂,我懂。」

「再一個就是你身上的那種聰明機智,還有本身自帶的那種戲感,這是別人沒法取代的。」

「還是劉先生看人的角度毒辣,不像某些人,堆砌出一大堆的形容詞,卻沒幾句說到點子上!」

其實眼前的三個人在劉清山眼裡各有特點。

黃博跟誰都拉不下臉來,跟誰都得好好先生;徐政老一本正經的,跟黃博相比就好像沒頭腦和不高興,他老演不高興。

至於寧昊更像個大男孩,比較任性,基本喜歡按著自己的節奏走,嘴裡老是稱呼自己是個不成熟的導演,實則腦子裡有貨,是塊藝術家璞玉。

《無人區》雖然沒以瘋狂冠名,但其實對於這個三人組合是一次蠻瘋狂的舉動。

尤其是好不容易可以出人頭地的黃博,更是在接到殺手這個角色的當天,就發誓趕到拍攝地後就去體驗屠夫的生活,藉以掌握殺手本該有的滿身血腥氣。

不過後來他是去屠宰場了,可連一頭牛也沒殺成,還因此回劇組大病了一場。

徐政拍戲容易投入,拍這場戲所受的苦,更多是心理的一種壓迫,長期處於角色中瀕臨崩潰的狀態,以至於拍完回去後很長一段時間,人都是很木訥的狀態。

原版09年拍好後被禁了幾年,13年才上映,據說當年被禁理由是全片沒一個好人,都是壞,照現在的話說就是沒有正能量。

這一版本劉清山就多長了個心眼,首先送去稽核了,等得到相關部門的點頭認可後,才開始立項投資。

而且以他和華影的能力,讓影片順利上映沒有問題,並且不需要大改或者刪減。

只是這部片子的拍攝過程會很艱苦,原版更是歷時半年,但最終拍出來的品質絕對上等,劉清山甚至會考慮將他推往海外。

因而為刺激到三人更有工作熱情,他看似不經意的透露了一句:「將來品質看好的話,雖不至於全球上映,但讓它走出國門還是有很大可能的!」

果然,他一句話就讓三人組合的喘息聲似乎都在變得沉重。

內地影片走出海外並不是很難,但之前都是建立在名導演製作的基礎之上,再一個似乎國外的市場像是更喜歡看到華國的落後一面。

這類影片也沒少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上獲得獎項,當然也跟這一類電影界更注重藝術性有關。

而更著

名的奧斯卡其實跟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同屬一個級別,都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

但奧斯卡一般大多是好萊塢電影獲獎,它的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更注重於反映出老美的電影藝術的發展程序和成就,也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媒體獎項,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獎項。

劉清山之所以說要將《無人區》推廣向海外,而不是像《葉問1》一樣全球公映,是有原因的。

並不是隨便什麼片子或製片方的大名氣,就敢以全球供應的方式來操作,它是要基於強大的海外市場觀眾基數來決定的。

既然號稱全球公映了,相關的鉅額投入也相應大幅度的提升,沒有海外市場的觀影率做保證,再優秀的影片也極有可能賠個傾家蕩產。

除了劉清山,華國目前也只有陳龍在個人聲望最鼎盛的時期舉辦過幾次全球公映,但最終取得理想票房的只有《尖峰時刻》的前兩部。

所以說,敢這麼操作的還是少數,即便是好萊塢出品的大片,也不會輕易採用這種營銷。

即便是所謂的全球也不過是各個國家主要城市和比較大院線而已,絕大部分的中小城市的影院規模不夠,也就沒有放映權。

更重要的還有時差問題和大院線的強力支援,這些基本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反而容易落得個血本無歸。

為什麼要採取這種方式?就是為了避免有人盜版,也可以使暫時沒有放映的城市避免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