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沒給劉家班丟臉(第1/2頁)
章節報錯
唯一跟補拍鏡頭沒什麼關係的演員只有任家華,反正他近期也沒有通告,跟著劇組走一圈就當做免費旅遊了。
又是半個月之後,辭別了眾人,劉清山就進入了緊張的後期剪輯當中。
9月15日,《大事件》正式上映。
開場技術含量十足的八分鐘長鏡頭,就幾乎晃瞎了觀眾們的眼睛,至少華國的電影裡還很少見到這種技術含量特別高的運動長鏡頭。
用數分鐘的長鏡頭,來展現一場讓警方頗為恥辱的槍戰,精彩且更顯敘事功力。
不僅完全發揮出了偽紀錄片式的真實感,同時也勾勒出了所有當事人角色的狀態,以及冷靜客觀的敘事態度。
長鏡頭一向是導演們不敢輕易嘗試的拍攝手法,因其極容易出現乾澀枯燥的副作用,畫面之沉悶會直接導致觀眾昏昏欲睡。
在這組畫面裡,長鏡頭和手提晃動鏡頭比比皆是,大量地注入了寫實感,營造出了所有人物以靜制動取得最大的對峙感,場面效果可謂是震撼人心。
這種高度風格化的槍戰鏡頭,格外彰顯出主角的兇悍異常,甚至頗有些霸氣側漏的既視感,並且一開場就緊緊地抓住了觀眾們的投入,每分每秒都充滿了緊迫感。
沒浪費哪怕一幀的畫面電影功力,同樣驚駭到了很多同行導演,或許他們在內心感嘆電影新時代的即將到來吧。
整部電影從來不是著重刻畫誰,卻能讓每一個人物都展現得淋漓盡致。
它所講述的絕非是一件簡單的貓捉老鼠的事情,其背後所蘊藏了一些發人深省的內容,比如對發生緊急事情時危機公關的方法,本片中具體告訴我們危機公關中關於媒體公關的實施策略。
劇情精彩連連,在一場警匪激烈槍戰之中,有sir主動向匪徒舉雙手投降,警方力求挽救其在公眾面前的好形象,不惜出動大規模警力,進行一次「真實的現場直播警抓匪的好戲」。
始料未及計劃不如突發,故事並非如此順利,警方利用篩選、剪接、拼湊、編排好以為天衣無縫的真實直播片段,輿論風向開始被正面。
但匪徒不甘示弱,把真實的現場還原至網路,引起市民以及媒體一片轟然。
甚至匪徒與人質燒菜做飯圍桌吃飯,而警方「以牙還牙」討好現場媒體,給每人送上一盒午餐,實質上藉以溫暖媒體企圖引導媒體寫正面輿論。
接下來將直播、媒體、輿論的反應這些元素,加入了警匪之間的心理戰,也讓這部片子有了自己的鮮明特色。
關於細節處的描寫,也是不同於以往警匪片的慣常拍攝手法。
比如兩個匪首拉家常一般的交流方式,充滿著人間煙火氣,壞人也是常人,也是柴米油鹽,也曾經想好好過日子。
這部片子表達出來的東西很多,但沒有一點多餘感,帶給人豐富、飽滿而且壓縮的高階感。
把整個場景微縮在一天、一地、一個居民樓裡密集地完成,大量採用流暢連貫的一鏡到底拍攝。
就是不懂欣賞的普通人,也能明確感覺到裡邊是有些手腕在的,不是刻意用心是沒人那麼講故事。
荒謬感、諷刺感、悲涼感、溫馨感,在影片裡幾乎到處都是,而且是赤.裸裸的見稜見角,帶著刃,挖著心,為你展現出真實社會里的各種鮮活體驗。
故事的結尾,本應該去搶劫運鈔車的阿元,卻臨時轉行當了殺手。
本應該去殺人的,阿恆也臨時轉行當了劫匪。
這部戲的劇情夠緊張,反諷也夠悲涼,其實人生有的時候就是這樣,有這麼一部分人,他們只是想對抗社會的規則,至於用什麼方式來對抗,殺人也
好,搶.劫也好,那都不是重點。
香江的大導演王嘉偉在電影院外,接受記者的採訪時,說的一句話,就很好地驗證了此片的巨大成功。
「一上來就是那麼激烈的槍戰,就排程的流暢性和空間感來說,恐怕國內沒有人可以出其右了。」
他的話也在第二天的票房裡體現了出來,同樣的全球首映,8300萬華幣票房,已經說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