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人間觀察(第1/2頁)
章節報錯
也就是說,哪怕只是一個百分點的提高,製片方或許就能得到驚人的多出部分。
當然這得依照著電影的火爆程度而具體看待,於是以陳龍為首的促銷團隊,在放映期的頭幾天表現就至關重要。
聯想到這裡,劉清山馬上對陳龍的這番操作有了更深的認識,不管這種營銷方式是不是他的手筆,未來的票房成績是否達到預期,這一次也給劉清山好好地提了一次醒。
原來不同的電影市場,還會有不同的運作方式,不管怎樣,瞭解當地的觀影習慣才是最佳的選擇方式,或者說在華國最適合的業內規則,可能並不能在其他地域完美地複製。
不過劉清山也是真的忙,下一個電影劇組確實正在緊張籌備當中,專案早在一個星期前就批下來了。
而且早在一個月前,《亮劍》實際上已經開拍,這幾天王保強也要進組,另一部《士兵突擊》主要成員,目前正在某部連隊被集中培訓。
尤其是前者,劉清山還肩負著藝術指導一職,雖說象徵性的意義更多一些,但由於是五個一工程重點關注專案,部隊的參與性很高,他必須在拍攝前期去劇組裡待上幾天。
這部劇集的導演,是由兩位有軍人背.景的著名導演聯合執導,可見它的受關注層面很高。
他擔任這個藝術指導,雖不具備拍攝現場的指揮權,卻擁有一定話語權的後期製作權利,當然這也是他自己強烈要求的。
加上前期的幾個主要演員的推薦權,實際上除了編劇之外的分量還是有一些的。
特別是陳保國、李又彬二位老戲骨的人選,幾乎在劇本遞交審批的同時就確定下來了,也可以說在最主要人選上的話語權,是他肯把這個專案的執導權交出去的首要前提。
原版的這部劇,能夠火到成為近年來唯一一部經久不衰的抗.日題材的電視劇,完全是靠著幾位主角的出色演技,和故事的整體連貫性勉強支撐下來的。
因為存在著的問題實在太多了,比如道具方面極其的差勁,尤其是槍炮假的不行。
戰爭場面,那更是沒法看了,各種不合理,各種哭笑不得。戰士們跑個步都吊兒郎當的,毫無精氣神,跟幾個主演一比,那感覺更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還有攝影方面,可以看出來確實投資很少,清晰度就不說了,能一條下的就不切鏡頭,感覺就一臺攝影機在工作。
最讓劉清山受不了的,是人物說話的時候,特寫太近了,每次都是一張大臉,連頭頂都出了畫面。
從專業的角度來看,那個劇組極有可能連搖臂和軌道都沒有,全靠攝影師手持著一路拍攝下來。
這麼好的劇本框架,卻由於資金的沒落實,各個方面的不重視,才導致了這一部存在著巨大缺憾的經典劇集的怪異現象出現。
如此簡陋的拍攝條件,各種缺乏專業性的製作因素,卻仍能在隨後的近二十年裡,被各家電視臺不厭其煩地重播再重播,可見劇中幾位老戲骨的表演有多經典。
當然優質的劇本也是首要前提,但儘管原版劇槽點滿滿,民間的批評一直不缺乏犀利,卻沒有人會針對他們幾個人橫挑鼻子豎挑眼。
因而除了有限的一兩個角色,劉清山這一版本的人選,都在竭力維持住原班人馬。
之前的趙剛扮演者在演技方面沒任何毛病,但在名氣上可是跟陳保國差得太遠了,劉清山不能眼看著身邊就有一位老戲骨而就此錯過。
況且陳保國本人,也極希望自己在角色扮演上有一次突破。總之,劉清山是抱著一大製作的條件和態度去運作這個專案的,甚至兩位導演人選都是他親自挑選的。
當然了,人家二位可都是圈裡的老資格,以他的資歷還不足以去指點,因而實際上是他自己主動推掉的前幾次探班的邀請。
可這一次的邀請不同,是由付老親自發話了,而且他是陪著老人家進入劇組考察,時間就定在了幾天之後。
所以劉清山對這一次的老美之行,是抱著很敷衍的態度,因為他還有心事呢,如果《亮劍》這個專案能順利透過付老爺子的法眼,才會有接下來一部劇集和一部電影得到軍方重視的前提。
尤其是《士兵突擊》,基本上全部拍攝內容幾乎都發生在軍營裡,沒有人家的密切協助,就不可能拍攝出高品質的畫面代入感。
因此劉清山由金溪善、葛瑞斯陪著,在家裡認真地歇了一天之後,才在第三天一早踏上了飛往大洋彼岸的飛機。
接下來的行程安排,也正如他們三個事先猜測的那樣,果然是利用了一整天的時間,頻頻在洛城的幾個主要放映點來回奔波。
為什麼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