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沅澧河(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些離開張家的人就是捨棄了酒業的生活保障,外出開設了一個接一個的民間武館。
那段時期剛好由於電影《少林寺》的熱播,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股狂熱的學武風潮,進而導致那些出走的張家人很是大賺了一筆。
嚴格說起來,如今的永連縣猶如小城市一般的繁華,跟這些武館的開設有很大的關係,因而那一支張家人在那段時期可是風頭正盛,財物雙收。
好在兩支張家並沒有因此而疏離,至少每逢重大節假日還是如之前一樣正常走動的,但也僅限於次。
這樣的原因自然是卞連錫的存在起了關鍵性作用,只因為他是整個張家的總教頭,幾乎每個人都是他親手調教出來的。
而且不管哪一代哪一支的張家人,居然始終維護著張家的最大秘密,那就是卞連錫的身份來歷問題,甚至整個永連縣都習武成風了,除了張家人,外面的人知道張家有這個人的事情少之極少。
從這方面足能看得出來,張家人在人品方面還是很有操守的,所謂的人多嘴雜現象,因為各輩人的秉性堅持,幾乎從來沒有出現過。
只是在卞連錫五年前生病後,隨著在張家的影響力越來越小,那支張家就逐漸淡了維繫張家血脈的念頭,況且掙了大錢的他們那幾年大都在城裡買了房,陸續搬出了永連縣城。
但在兩年前,劉清山的出現,讓張家本支忽然興旺起來,久未開張的酒業也再一次開槽釀酒,據說猛然提升上來的古酒品質更是被賣到了天價。
只是人們並不知道古酒的配方被堅持守護的這一支張家交換了出去,換來的就是卞連錫的重獲新生。
他們更不知道現在的酒坊主人劉清山並沒有捨棄張家人,而是讓他們集體入了股,並且仍舊掌握著生產管理權。
深知裡面曲折的張家人,自然會對他猶如感激零涕的感動,才會在家主的一聲令下,這一支的張家人都會對劉清山的需要採取了積極地配合態度。
更緊要的是,劉清山給古酒裡新增了一種靈性物質,不僅徹底替代了原來酒方里的靈性藥材的嚴重缺失問題,還讓酒的品質產生了質的變化。
只是他們並不知道,新增那種看起來像秋葵,開紅花,果實如同皂莢的青葉葵之外,還需要另外的靈性物質加持。
這就是稀釋後的鐘乳髓,本來只新增了青葉葵,已經讓古酒的品質提升了不知多少倍,但跟鍾乳髓稀釋液的加入還是有天壤之別的。
知道這個更隱秘配方的人只有劉清山、卞連錫和張經樺,連張家二代人也毫無所知。
所以今天的開窖儀式後,只會由劉清山一個人進入酒窖,張經樺都沒有資格進入。
諸如鍾乳髓稀釋液後,再經過九九八十一個小時的靈性沉浸,就能正式開窖銷售了,剛好趕得上9月9日的散人廬開業。
而且現在的張家酒廠可不止這一條財路,因為劉清山透過小星獲得了一個古瓷配方,就在酒廠不遠處開辦了張域瓷器廠。
之前建它只是為了滿足張域燒酒的瓶裝問題,但自從頭一批的張域酒被買上天價之後,連帶著那種小瓷瓶的名氣也是一路高漲。
儘管普通人並不瞭解這種古瓷的真正價值,卻在行業裡掀起了一股訂購熱潮。
而生產出來的成品可不是隻有裝酒的瓷瓶,連幾個知名的化妝品品牌都找來下了訂單。
除此之外,茶葉經銷商、雪茄煙廠、高檔禮品公司也都紛紛跑來下訂單,要知道瓷器廠裡的師傅都是高價從瓷都景德鎮請來的,僅僅是普通配方燒製出來的瓷器就具備很高的收藏價值了。
因而導致了張域瓷器廠的生意比主營的酒業還要火爆,現在的張家可是富得流油,平時的工資不算,只是年底的分紅就足夠在城裡買房了。
就在這個時候,另一支的張家又心動了,集體出動請出跟張經樺同輩的那位堂兄張經櫟出面,打算迴歸張家主支。
畢竟是一脈相承,儘管之前曾多有嫌隙,張經樺不好推卻,但如今的酒坊和瓷器廠可是劉清山一手打造出來的,這件事就必須經過他的同意。
因此劉清山這一次半夜來到,還有這件事需要做個了斷。
這件事他事先徵求過卞連錫的意見,後者雖不是張家人,但幾十年過去也處出了極深的感情,況且張家人上下早已把他視為了張家老祖宗類似的地位。
所以卞連錫在這方面的話語權,一點也不比家主張經樺稍低,說出來的話,也一樣具有等同如家主的威信力。
由於他是道家出身,而道家思想的主旨就是提倡道法自然,無所不容,自然無為,與自然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