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下,我的減重歷程,如何科學減脂(第3/4頁)
章節報錯
英國BBC曾拍過一個紀錄片,紀錄片裡設定了幾個對照組進行實驗。
第一組讓實驗者進行高碳水飲食。
第二組讓實驗者進行高脂肪肉類飲食。
第三組讓實驗者進行既吃碳水,又吃脂肪。
這三組都沒規定實驗者每頓要吃多少。
實驗者想吃就吃,吃飽後就可以不吃了。
實驗一段時間後,結果出來了,第一組和第二組的體重都有輕微下降,而第三組實驗者的體重增長明顯。
原因是,只吃碳水,和只吃脂肪,這兩者在一餐裡都無法攝入太多,實驗者很快就感覺飽了,不想再吃。
但碳水和脂肪混合的食物型別,卻讓實驗者胃口大開,攝入的熱量大幅增加。
現代社會里,由糖油混合物構成的食物種類很多,油條、蛋糕、餅乾、粽子、泡芙、雪糕等等。
這些東西好吃,卻很容易讓人發胖。
意識到這點,平時有意識地限制自身的脂肪攝入即可,碳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但脂肪的攝入量早已超標。
以很多人的飲食習慣,把平時攝入的脂肪量砍半都還是高。
總結一下:碳水不可缺少,儘量吃優質碳水,蛋白質也是好東西,足量吃,脂肪攝入必須限制。
減重,主要就一個原則——熱量差。
平時吃下去的熱量,比消耗的熱量要少,那就能變瘦。
如果一直瘦不下去,不用說,吃得還是多。
上面早已提到,你認為少,那只是你大腦認為,大腦會有錯覺,身體不會說謊。
平時可以適當減少飯量,不用一下減太多,身體可能難適應,逐步減少即可。
飯還是要吃的,但用瘦肉代替其中一部分米飯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瘦肉蛋白質含量高,而且其他營養也比米飯多很多。
平時可以多喝牛奶、雞蛋,都是飽腹感較強而且營養價值高的東西。
這裡說的多吃多喝不是讓額外吃,而是代替掉一部分原本的不健康飲食。
比如說我現在就不吃肥肉、不吃雞皮,這些部位脂肪含量太高,飯量也減少很多。
奶茶喝得比較少了,兩週喝一次,其他零食也少吃。
把飲食調整過來,身體會自然變瘦很多,根本不用痛苦減肥。
有人可能表示反對,這不能吃那不能吃,人生樂趣豈不是少很多?
其實也不是,你吃蛋糕,我吃雞蛋,難道我的雞蛋就低人一等?
習慣以後,我反而覺得雞蛋更好吃,而且身體很舒服。
蛋糕只是吃的時候舒服,吃完後身體逐漸感覺不適。
而且我也不是完全不吃零食,有時候還是會吃點的。
說完怎麼吃,接下來說怎麼練。
練也佔三分成效。
想要有好身材,練這個過程更是不可缺少。
胖的人往往沒有運動習慣,稍微運動下就氣喘吁吁,心跳如雷,痛苦不堪,難以堅持。
以前的我就是這樣。
其實,練,沒必要一步到位,逐漸適應即可。
比如說跑步,跑不了一千米,那就跑四百米。
四百米都跑不了,那我就走幾圈。
走起來也能促進身體健康,比完全不動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