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最後的禮物(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更何況,這種地盤,長江沿岸的將軍們誰不是盯著呢,自己去接手,那不就是在得罪這些將軍們嗎?
身後一個平靜溫婉的聲音響起:“蔡先生,您可願聽小女子一言?”
蔡謨回過頭,瞧了瞧垂首作揖的謝道韞,輕輕點頭,“你且說吧。”
謝道韞露出個笑容,抬起頭來,手上動作卻不變,始終謙和有禮,開口:“昔日曾有姜太公歲暮老矣,仍助天下更新,後而方能定。”
“就如我夫君所言,當年魏武帝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首詩名為龜雖壽。既為神龜,自有其福,自得其用。”
“您在弱冠之歲,便為孝廉,隨明帝而為參軍,中書侍郎。歷任義興太守、大將軍王敦的從事中郎、司徒左長史,再遷任侍中。時人歌曰:“京都三明各有名,蔡氏儒雅荀葛清。”
“咸和年間,平蘇峻之亂。鹹康五年,諫止北伐,出鎮設略。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最終在永和年間,因身體緣故而不得不退出朝局。”
“其時,朝中有扼腕嘆息者,有依依惜別者,更多的卻是一些心有喜悅者,您不僅給他們讓出了位置,還給了他們攻擊的理由,最後以罪而論,您差點就被迫害,是太后和陛下,念及您為這大晉一生奉獻,苦苦支撐,替您抗下了朝中的壓力。”
“而如今,歷陽之險峻,世人皆知,無人敢上,無人敢為陛下而得罪諸位將軍,各大士族,難道您忍心讓陛下為此煩憂,讓自己辛辛苦苦幾十年,才穩定住的大晉朝局,再起波瀾?”
“烈士暮年,猶自壯心不已,這或許是您最後一次為國效力,為陛下效力,在史上添上您的姓名了。再過幾年,您真的年邁之時,即便是我們,也不好再來打擾您了,難道您留在史書上最後的記載,就是因病而退,再不就任,多次推辭,不顧及陛下恩情,不顧及江山社稷嗎?”
“這或許是您最後的一次機會了,是成為那諸葛孔明一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物,為萬世所敬仰,還是默默無聞,虎頭蛇尾而已?”
“這大概是您在恩養等老之前,能給陛下,給這大晉天下,給這壯麗山河,給這綿綿史書的最後一份禮物了。”
“您真的不想嗎?”
……
走出品香樓,謝道韞瞧了瞧一臉笑容的丈夫,問道:“典易將軍,就不管了?”
王凝之笑容不減,“管他做什麼,一個禁軍將軍,難道還能迷路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嗎?”
謝道韞翻個白眼,“我是說,就把他丟在那兒,聽那些無知的年輕人吹噓嗎?你沒看見他臉色都變了?”
“跟我們有什麼關係?”王凝之聳聳肩,“我答應了陛下在離開之前,將蔡謨勸回,至於典易,他今晚出現最大的作用就是把那些學子們引開。”
“行吧,”謝道韞想到典易最後那求救的眼神,也笑了起來,“典將軍要是早知如此,怕是根本不會隨你前來。”
“作為陛下鷹犬,他當然要為陛下分憂了,”王凝之走到路邊的小攤子上,拿了兩個小燈籠,自己手裡提著一個,給了謝道韞一個,示意徐有福去付錢,又說道,“令姜,我發現你倒是很有那古之縱橫家的風采。”
“怎麼說?”謝道韞挑挑眉。
“這些酸腐文人,最是愛惜羽毛,一個個的都想做那楷模典範,”王凝之笑了笑,“你可是把他架了起來,蔡謨當然是想在史冊上給自己留下個老而彌堅,為國貢獻的名頭了。”
謝道韞也笑了起來,“若他當年被會稽王等人拿罪下獄時,更多些骨氣,不去求饒認罪,我倒是還能多幾分敬意,現在嘛,就算了吧。”
“呵呵,不過就是當年陛下初立,他在朝中被人打壓,起不來頭,所以才想功成身退,結果為求名氣,做的有些過了,本事倒是有幾分,但這種沽名釣譽之人,還想青史留名,成萬事典範,”王凝之冷笑,“他可不行。”
“那你為何還要讓他去歷陽郡?”謝道韞問道。
“當然是因為他這人是絕對不會投效那些將軍們的,更別提燕國,秦國,他可不能接受自己被冠上一個叛徒的名號。”
“再一個,畢竟有些年歲了,誰也不想背上一個欺負老人家的名頭,不會過於相逼。”
“等他真的幹不動了,陛下自然也已成年,到時候自然會有人選來接替他,這時候,與其讓那些野心之輩執掌歷陽,學桓溫擅自動兵,還不如讓他去守著。”
謝道韞嘴角彎出一個弧度:“你可真是不愛惜老人家。”
“愛惜什麼?”王凝之撇撇嘴,“你又不是沒瞧見,一個多年稱病的人,喝起酒來,比我還暢快,跟他那些學子們吹牛起來,比典易聲音都大。”
“他要給皇帝留下最後的禮物,卻不知道自己就是我們給皇帝的禮物。”謝道韞瞧著手裡的小燈籠,“那我幫了你這個忙,你打算給我什麼禮物?”
“當然是陪你去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了。”
紫筆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