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好文,雖然年紀不大,卻時常能有些讓自己都眼前一亮的文章出來,更別提這孩子畢竟是王羲之大人的兒子,一家兄弟都是書法高手,便是小小年紀,他的筆法也有些激越之意,還有就是,王獻之擅畫,這是很明白的事情,總的來說呢,興趣廣泛,處處有本領。

而謝玄對讀書並無多意趣,只覺得識字明理即可,就是寫文章,都恨不得扣著字數來,唯一能讓他感興趣也就只有那些古籍中對於戰爭的一些記載,就算如此,他還時不時要揪出些不合理之處,說若是自己領軍,該當如何如何。

但是對於習武,兩人卻是截然相反,謝玄生性好鬥,自小便和人打架鬥毆,有些時候,甚至會因為無聊就去故意挑釁,不僅如此,他又以未來要從軍為志向,還張揚地說什麼‘軍人自當要取勝,武藝乃是底子,絕不容失’於是在習武上,算是勤學苦練,倒也對得起他的天賦。

而王獻之,對習武只有感覺,那就是一個感受——好累,雖然跟著自己學了小半年武藝,卻進步緩慢,說的不客氣一點,一個謝玄,可以打十幾個王獻之了,對於王獻之來說,習武這種事情,最多隻需要做到強身健體就好了,其他並無打算。

這小半年的習武,還比不上最近為了躲避司馬道福而刻苦訓練來的有用。

所以說,這兩人能成為好朋友,第一個原因就是王獻之雖然不愛習武,卻是個愛熱鬧的性子,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幫著謝玄出些餿主意,第二個原因,則是謝玄在外頭遇到有人在言語上刁難時,王獻之也會出手相助。

作為他們的先生,師傅,謝道韞自認對這兩個孩子,還是看得相當清楚,有點在哪兒,缺點在哪兒,都很明顯,確實如王凝之所說,沒必要要求孩子們面面俱到,只要揚長避短即可。

可是,每日裡跟她時間最長的王孟姜,卻讓謝道韞看不明白。

小丫頭聰明伶俐,不弱於她七哥,讀書不能說過目不忘,卻也經常舉一反三,但是,王孟姜卻非常懶,寫大字就是她最痛苦的事情。

而對於習武,有時候謝道韞也會教她一招半式,王孟姜雖然人小力氣小,卻也能把小木劍揮舞得有模有樣,只是一說起武功之細微,就又顯得興致乏乏了。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謝道韞無奈地得出了一個結論,這孩子明顯繼承了爹孃的優點,可以說是得天獨厚了。

可是,她的性格,卻和二哥王凝之幾乎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總是對世界充滿好奇,卻又缺乏耐心,於是,不論是什麼,只要是好的,她都願意嘗試,卻都是淺嘗輒止。

除非是她自己感興趣,否則,想要讓她用心,可太難了。

要不是這孩子很喜歡自己,有時候雖然不願意,也會聽自己的吩咐去寫大字讀書,謝道韞懷疑她換個師傅,都能把師傅給氣跑了。

畢竟,在前些時候打聽王凝之的事蹟上,各種惡作劇氣跑先生可不是一次兩次了。

所幸這丫頭似乎比王凝之性格還要偏執些,為了偷懶,是不會做出溜出去玩這種事情的。

有的時候,謝道韞甚至覺得,自己不是在教王孟姜,而是在教一個小的王凝之。。

“讀書,習武,都算不得好。”王孟姜略有些俏皮的聲音響起。

“為什麼呢?”謝道韞笑著問,覺得這倒是個好機會,一來能知道自己這個小徒弟心裡究竟在想什麼,二來,也能猜一猜,王凝之平日裡是個什麼心境。

作為他最寵著的小妹,王孟姜很多時候,都有著王凝之少年時候的想法。

“人活著,只要自己開心就好了!”

謝道韞還保持著微笑,心裡卻在不住打顫,難道娘說的是對的?

王凝之其實和阮氏那些先輩一樣,根本不在意世間風光,江山錦繡,人若是隻做自己喜歡的,全無責任與擔當,可不就是一種疾世憤俗嗎?

“七哥讀書,是因為自己喜歡讀書,也是因為讀書識字,能讓他看得懂那些古時典籍,練習畫畫,也是為了能更好的畫山畫水。”

“謝哥哥習武,是因為自己想要從軍,想要上陣殺敵,其實都是一樣的,不論是做什麼,都是為了自己喜歡的理想。”

“我不論聽誰的,都是在聽別人的理想,這不是我自己的。”

聽著小丫頭清脆的聲音,謝道韞輕鬆地緩了口氣。

紫筆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