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風是無辜的(第2/3頁)
章節報錯
“第二,我們積極配合,促進這件事情,他想出兵,那就出兵!”
“嗯?你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你不清楚,這桓溫若是再勝幾場,恐怕就真的要領軍入建康,逼位了!”
“父親,”王凝之笑了笑,“再勝幾場,談何容易,徵西軍入蜀,乃是天和,地利,全都擁有,才做到如此戰果,而且就算如此,也是頗為好運,成都郊外,窄橋之戰,徵西軍本以失利,真要退兵時,擊鼓小吏卻誤敲了前進鼓,袁喬破釜沉舟之戰,大將軍才得以人成都,不是嗎?”
“現在大家都覺得他是常勝將軍,所以他才有天下之人心,軍隊之擁戴,得以威逼朝廷,可若是他這次敗了呢?”
“可是如此,”王羲之冷聲,“若是他再勝了,如何?”
“勝,”王凝之笑了笑,“北方看似混亂,然無論秦,燕,魏,都是百戰之軍,以戰養戰才得以生存,父親啊,親手殺過人,見過血的兵士,和只是在訓練場裡搭弓射箭的兵士,是不同的。”
“北方各部,本就互相窺視,若徵西軍不能速勝,必然生變,到時候,大將軍自然會撤軍,無功而返。”
“你怎麼知道,一定生變,就算生變,他也一定會撤軍?”王玄之問了一聲。
“生變這種事情,我確實不能確定,”王凝之笑了笑,“可一旦生變,他必定撤軍,這是肯定的,大將軍所圖,不過是以戰功來裹挾全國軍資,鞏固地位,難不成,他還想著,一戰而定天下?”
“以戰事論,確難以明,畢竟戰場上,局勢瞬息萬變,不過你以人心而論,確實有些道理,但如此之法,過於冒險,難以服眾,讓大家配合。”王羲之想了想,還是拒絕了。
“二弟,你說的第三個辦法是什麼?”王玄之也同意父親的看法,過於冒險的法子不能用,畢竟坐在這個位置上,穩定才是最重要的,而消極應對,也不過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而已。
“第三個辦法,”王凝之笑起來,眨眨眼,“把我們處理不了的麻煩,丟給能處理的人,不就好了?”
“嗯?”王羲之看了過來。
“這件事情,我們難辦,說白了,就是因為,我們不過是王家而已,可此事,乃是北伐之事,本身就不是我們能應對的,這是朝廷和徵西軍的糾葛,說白了,陛下和大將軍的博弈而已。”
“對於大將軍的北伐,朝廷一向都是能拖則拖,從來不肯給出回覆,所以他才能無所顧忌地行事,畢竟,朝廷雖然沒同意他出兵,也從沒拒絕過啊?”
“如今大將軍要以此為藉口,趁著朝廷還是想混過去,便強奪各地軍資,那父親不妨去信一封,將此間朝廷之故意不見,會導致的後果,與其說明,會稽王人在建康,自然會與太后商量,無論是戰,還是阻止,朝廷拿出一個態度來,都好過徵西軍如此行事。”
“此言倒是在理,朝廷這些年,始終不願正面回應,反而給了徵西軍太多的空子來鑽,便如此時,大家都知道他是在趁機剝削軍資,可無人敢於反抗,若是有朝廷命令,自然大家有理可循,便可拒絕。”
王玄之想了想,難得給了王凝之一個讚許的眼神,又說道:“父親,如今桓溫壓榨甚嚴,朝廷也確實該為各地主張了。”
“嗯,你們去吧,為父再想想。”王羲之倒是沒有立即答應,身為琅琊王氏如今主事之人,他的一封信,帶來的牽扯,實在太多。
走出屋外,王玄之突然一瞪眼,“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想什麼,不過是想活得輕鬆一些,把難處都丟給別人來做,我們身為臣子,受著皇恩,就該當為陛下分憂,為朝廷辦事,你卻反其道而行之,居然如此行事!”
王凝之一愣,這人怎麼說變臉就變臉的?
“要不是實在沒有好法子,我也不會建議父親聽你的,你看看你這些年,都學了些什麼,做事偏激,劍走偏鋒,居然還想著配合桓溫出兵,若是他再勝,而後欺逼朝廷,江山不再,你就是那個會被記在史書上的,千古罪人!”
……
直到第二日,坐在謝府的花園裡,王凝之都沒緩過神來,只想叫屈。
我太難了!
又要馬兒跑,又要鞭子伺候,自己給老爹出主意,還要挨訓,這誰頂得住?
桓溫北伐,這種事情,哪兒是琅琊王氏能對付得了的?
恰在此時,一陣冷風吹過,身邊樹葉紛紛落下,輕輕拍了拍肩頭的落葉,王凝之忽然反應了過來。
不對,很不對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