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風是無辜的(第1/3頁)
章節報錯
“自取?”
王凝之皺起眉,眼神陰了下來,“大將軍這是何意?”
“唉,”王玄之搖了搖頭,一個眼神,踏入屋子內,王凝之隨之進來,只見老爹閉著眼,眉頭緊緊擰在一起。
王凝之心裡暗歎一聲,看來事情麻煩了。
這麼多年以來,王羲之那都是寄情山水之間,雖然在朝中掛著職務,卻也興致乏乏,不過是應付了事,能讓他提起興趣的,大概也只有什麼名字名畫之類。
上一次見到老爹這副表情,還是永和三年,桓溫大將軍平定蜀地,敗成漢,俘李勢,入成都,立晉旗。
那時候,也是朝廷相當混亂的一段日子,有的人認為桓溫率軍出征,收復舊土,揚國威,振士氣,晉朝得此良將,實乃大幸。
也有的人認為,桓溫出兵之時,便只是給朝廷送了封奏疏,不等陛下批准,便擅自與便與徵虜將軍周撫輔國將軍司馬無忌率軍西進,在奪得蜀都後,也只是將李勢送到建康,物資,軍備,全都自己吞下,由此可見,他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中。
而在桓溫得勝後,于軍中更是聲威日盛,幾乎全天下的百姓,都將其奉為軍神,即便是朝廷,都無法以之前的事為由,懲罰於他。
功高震主,不外如是。
當時朝廷裡,為了要鉗制桓溫,還是嘉獎於他,幾乎吵翻了天,但最終還是給了他幾乎所有的優待,而對於桓溫之前不得命令,擅自出兵的事,則被壓了下去。
當時,王玄之便問過父親,為何會如此,而王羲之只是長嘆一聲,回答:“懲治了桓溫,若無第二個能北伐的將軍,那我們這些人,人人都將遺臭萬年!”
如今,北方紛亂,這一年以來,桓溫都在上書要北伐,趁著大好時機,收復故土,雖然朝廷極力阻止,但到了現在,恐怕他的耐心,也所剩無幾了。
“大將軍已經派出自己的手下們,四處相下,去各個世族,各個郡縣,徵集糧草軍資,這一次,看他的行動,恐怕朝廷是無力阻止了。”
“恐怕,過不了幾天,就會有徵西軍的人,到會稽來了。”
王羲之睜開眼,神色難堪,說道:“伯遠,叔平,你們怎麼看?”
“父親,就如我所說,這次大將軍一意孤行,而且他很聰明,已經在民間將自己的行動美化宣傳,如今,在徐州,豫州,梁州,宜州等地,百姓全都聲援,認為徵西軍必然能再創盛果,光復江山。”
“上庸郡,巴東郡,襄陽郡,南郡,武昌郡,武陵郡,戈陽郡,廬江郡,歷陽郡,宣城郡,丹陽郡,廣陵郡等地,都是軍備所在之處,然而這些地方,或是本就在他管轄之下,或是已經被民意裹挾,不得不支援他,而大將軍卻不籌集這些地方的軍資,而是強逼朝廷,要其他地區的錢糧,如此一來,幾乎是在抽整個江山社稷的物資,養活他的徵西軍。”
“不論他是否出兵,是否戰勝,長江沿岸,徵西軍都會富得流油,而且如此一來,朝廷內部空虛,對徵西軍的管制,只會越發薄弱。”
“此消彼長,用整個南方的錢糧,來養活他手下的幾個州,長久看下去,只怕朝廷會徹底喪失對徵西軍的控制。”
王玄之一點點剖析,卻只能無奈搖頭,又續了一句:“即便是現在,大將軍的人,四處籌糧,大家雖不情願,卻也無可奈何,若是拒絕,不說大將軍必會報復,就算是民間,也會反應過大。”
“騎虎難下啊!”王羲之嘆了口氣。
“父親,不然你還是出門去遊玩些時日,等到徵西軍的人來了,我去應付,會稽主官不在,我能給他們籌集的糧草,自然也不會太多。”王玄之坐下來,臉色很難看,琅琊王氏,居然被逼到這個份兒上,實在是恥辱。
可是他也沒有辦法,自去年徵西軍大獲全勝,便在民間得到了廣泛支援,能打勝仗的將軍,當然是民間百姓的信仰,可是朝堂之上,那些計較,那些謀劃,百姓又怎麼會管呢?
即便是桓溫再囂張跋扈,他畢竟是沒有造反的,陛下還在皇位上坐著,那任何攻擊桓溫的人,任何阻礙北伐的人,在天下百姓眼中,都是國家的蛀蟲。
“叔平,你怎麼說?”王羲之看向王凝之。
“父親,這事情,要我看,三個辦法。”
“說說看。”
“第一,自然就是大哥那條路,我們消極對待,能混一時,算是一時。桓溫之心,難以壓制,最起碼,不是您可以壓制的,哪怕是所有北方世族,都無力對抗,倒也不是說無力對抗,是誰都不會去做這個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