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將相和(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樣吧,我們找個例子,就不說我了,免得你又覺得我誇誇其談,你剛才提到王藍田,秦金生,馬文才,都屬於禍害,那我們就挑一個最大的禍害出來,你覺得是誰?”
“馬文才,此人行事只求勝,不思全,為官一方,只為自己,不為百姓,為將出兵,不穩紮穩打,而是以奇為好,若是真的有一日他能為官,必是禍害!”
謝道韞想都不想,直接回答。
“好,鞭辟入裡,”王凝之點了點頭,又說道:“所以在你看來,他不堪大用對嗎?”
“正是。”
“嗯,為官的話,看他那個心性,我倒是也同意你的看法,不過為將,我有些不成熟的想法,要不你來聽聽?”
謝道韞點了點頭,說道:“請。”
王凝之走近兩步,坐了下來,眼珠子轉了轉,“這麼說吧,今兒比如有十個謝玄,分作兩隊,你我各自帶一隊,你十人,我五人,我們作戰,你贏了,這能說明你厲害嗎?”
說著,王凝之把謝玄揪過來,讓他站在小桌子一側,謝玄聽到有關自己,馬上起了精神,抬頭挺胸。
“不能,以多勝少,一件正常事兒而已。”謝道韞眨眨眼。
“沒錯,那如果是我贏了呢,是不是能說明我厲害呢?”王凝之笑了起來。
謝道韞點點頭,“如果是你我各自為指揮,這自然是你厲害,以少勝多,兵士能力相同,當然是你計謀得當。”
“嗯,這樣你明白了嗎?”
謝道韞皺起眉頭,想了想,點頭又搖頭。
王蘭左看看,右看看,茫然不解,“兄長,你們在打什麼啞謎?”
王凝之笑了起來,說道:“這就是將軍,和名將的區別了。”
“什麼區別?”謝玄瞪大眼睛,好奇十分。
“嗯,這麼說吧,古往今來,歷朝歷代,將軍數不勝數,可是能為人傳誦的名將卻甚少,這是為什麼呢?”
王凝之手指輕輕地敲打著桌面,語速很慢:
“將軍和名將,區別就是名將敢於把握機會,以少勝多,出奇制勝,改變大局,而將軍只能以多勝少,穩紮穩打。”
“給你們舉幾個例子,戰國白起,伊闕之戰大敗韓魏,以少勝多,為秦之崛起奠定基礎,楚漢之時,韓信背水一戰,向死而生,大漢末年,曹操官渡一戰,奇兵縱火,稱雄北方,赤壁一戰,周瑜大破鐵索連舟,天下三分,這就是名將。”
“名將之所為,並非只求奇謀,不求穩重,而是他們明白奇兵的價值。而一般將軍只知求穩,忽視了將軍的作用,或許也是因為他們明白自己的斤兩。”
“換句話說吧,我們都知道當年孫劉聯盟,孫權接受了孔明之建議,決定與劉備三分天下。”
“如果孫策還活著呢?”
王凝之淡淡一笑,繼續說道:“孫權與孫策最大的不同,便是孫策本就是名將,若是孫策還在,最大的可能性是接受周瑜的二分天下謀略。”
“周瑜敢提出這種謀劃,就在於他本為名將,他明白,即便東吳對上北方諸侯並無優勢,可是他自己就足以補上這些缺陷。”
“而孫策是可以接受周瑜這般想法的,但是孫權不行,孫權的想法很簡單,弱者聯盟,以對抗強者。”
“可是戰爭,哪裡有絕對的弱者?以弱勝強,周瑜行,孫策行,孫權不行。”
“赤壁一戰,就足以說明周瑜是有能力執行二分天下的,可是對於孫權來說,這不可能。”
“當然了,我不是說周瑜就真的行,未曾發生過的事情,以無價值,他或許過於自大,很快就賠了東吳,也可能真的鑄造傳奇,不過肯定非常艱難就是了。”
“我要講的是,這就是名將和一般將軍的最大不同,他們的心態不同,名將自信可以奇兵制勝,將軍們卻不敢。”
“而我晉朝,需要的不是將軍,而是名將,雖弱,卻敢打敢拼,而不是看到對方人多,自己就輸了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