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朝菌 第六十九章 有些髒的飯菜,墳前的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安生二人留下的當天夜裡,南州城牆外不足十餘里處就亮起了一處處火光,翌日清晨便冒出了數百座軍帳,猶如雨後春筍,密密麻麻,鬱鬱蔥蔥。
南州邊關外的年朝大軍只圍不攻,這讓文銜泥等一眾文官意識到了曹州邊境所面臨的“蝗蟲北上”,遂接連派出十幾名修士去東邊,年軍倒也未曾半途攔截,只是當大夏軍方將修士支遣出去的同時,城外近萬年軍毫無預兆地傾巢而上,以要覆滅南州長城之勢,猛攻不止,殺喊聲金戈相交聲衝耳欲破,如那海中巨黿,張口間便吞掉了千載歲月無窮。
李安生在城牆上幹起了做飯送菜的差事,當然,他只負責一支二十餘人的小隊的吃食,起先文銜泥想讓青衣少年專門為大夏南州邊境的軍師們生炊,倒不是輕下尊上,年輕太尉只是覺得少年郎做的難吃點也無大礙,剛好這幫只出嘴不出血的文人填飽肚子就行,但兵將們一定要吃好喝好,大夏唐皇起,為軍隊專立兵戶司,繞過戶部撥款親配衣食,李安生苦笑不已,當場從藏寶袋中取出鍋碗瓢盆,生火燒菜,一柱香後,地瓜將軍王暑吃光了第八碗飯,長長地打了個嗝,文銜泥這才鬆了口。
李金松則為大夏軍隊籌備藥草,以為已經到來的這場戰爭做後盾。
李安生所負責的這支隊伍是大夏南州部軍的探子部隊,打探戰場訊息、傳軍令等等,都由這二十一個人攬包,探子所打探到的訊息傳送是否及時,往往是決定一場戰爭成敗的關鍵因素。
然而這支隊伍包括領頭的在內都沒人這麼想,都覺得自己是“跑腿的”。
李安生因為這件事還和他們爭論了一番,後來吵著吵著,面紅耳赤的少年就忽然靜默無言了,當時正往嘴裡送著飯菜的探馬們還笑嘻嘻地問少年郎是不是被芋頭噎到了,用不用我們這些“跑腿的”給端碗水壓壓。
少年郎往地上吐了口唾沫,“你們說跑腿的就跑腿的吧,乾脆叫跑堂的才好呢。”
說話的那個瘦的像竹竿似的探子更得意了,領頭的什長臉上的肉也顫了起來。
李安生想起了在舊年鎮遇到的朋友,一個揹著紅銅刀鞘還裹著白布的少年,吳雲松,他貌似就是雪狼軍出身,好像還是個捕尉,這次會不會在南州戰場上遇見他呢?
其實李安生原本並不是想做個伙伕的,舞象之年,風茂初露,國戰當前,誰甘屈退?
更何況李安生是一名修道之人。
所以在南州邊關住下的當天夜裡,少年郎便貪戀那天上大好月色,獨自偷偷出城。李安生當然不是衝著年的隨軍修士去的,幾斤幾兩他自己還能掂的清楚,李安生原想繞過正面戰場、奔著大年駐紮在最南方的軍營去,然而青衣少年剛出南州長城不足一柱香的功夫,將將越過前方大年軍帳,視野中浮現出落葉山脈的輪廓,李安生就發現了一件讓他不自禁摸了摸懷中黑貓的事,緊接著少年抽出了身後的漆黑古劍。
少年面前不遠處出現了一座小山峰,山頂站著一位儒衫男子,李安生拿出柔情的時候,年輕人剛好回過頭,目光如水,毫無掩飾地打量著山下的青衣少年,李安生心裡則是像啞巴吃了塊黃連,街坊勸了三天告訴自己說苦、別吃那種。
李安生臉黑得讓人打燈籠都看不見的空,儒衫男子驀地淨然一笑,“你是大夏的探子?”
李安生眨了眨眼,故技重施,“不是啊,探子是誰?是你的某位朋友嗎前輩?”
不待山上的年輕男子搭話,李安生突然罵了句娘,“不是,路過。”
儒衫男子在山頂望著青衣少年,笑道,“下次別這麼傻了,你覺得,這場戰爭,年和大夏誰能贏?”
李安生原本剛把柔情插在地上,心裡說著還好劍身冰涼,要不這麼多汗,不被人打死,傳出去丟人也丟死了,以後還怎麼在山上混。
聽到儒衫男子的話後,青衣少年有些沉默,頓了頓又把柔情拿了起來,“雖然於天地來說無論誰贏誰輸我們都終將成為緩緩流淌的光陰長河,青藍俱一去不回,雖然無論誰贏誰輸這天下都是家天下,都是嘴上說著為黎民蒼生,國家的姓氏卻從來都是被開朝立代那群人把玩,雖然無論誰輸誰贏最後都是人,雖然規矩都是人定的,人都是平等的,所以沒理由非得聽別人的規矩。”
“雖然是這樣。”
“但今下既是汝年侵大夏,無論雖然,無論如何,大夏必定贏下這場戰爭。”
李安生握緊古劍,神色平靜。
山頂男子一襲儒衫隨風舞動,長髮也似引起陣陣漣漪,男子轉瞬間消失不見,下一刻徑直出現在李安生面前,少年這才看清男子面容,心中不由暗暗讚歎,好一個眉含星月,玉樹無光。
儒衫男子浣而一笑,“多謝,你心裡說的都對,但並非是年侵犯大夏,如你所說追根究底,大夏前朝不知侵犯過我大年幾次了呢,你說呢?”
“當然了,不管你怎麼說,一樣阻止不了我打你。”
同樣不給李安生任何說話的機會,儒衫男子玉指飛快取過眼角書卷,少年只看到頁角泛黃,下意識裡舉起柔情去劈,而不是擋。
漆黑寬劍碰到書卷的那一剎那,儒衫男子有些詫異,但也只是一剎那罷了,男子將書卷拋向青衣少年,自己則凌空而起,口中輕喊,“去。”
書卷繞過柔情,倏然破空而出在李安生頭頂上方,變大數倍,如那雷霆萬鈞閃電般落下,狠狠地砸在了李安生頭上,後者整個人當即消失不見,空中只餘已經恢復成原來市間書肆大小一般的青黃書卷。
儒衫男子將書卷重新掛在身上,神色有些感傷,“真想殺了你呢,可惜你不是個軍人,我大年從不亂殺無辜,真遺憾。”
儒衫年輕人離開後,李安生原來站的地方多出了一個深洞,洞底少年七竅流血。
———
如往常一樣,李安生和幾個探馬正蹲在城牆下吃飯,街角有兩個人朝他們走了過來,衣衫襤褸,走在前面的是位老人,面容枯黃,雙手捧著個碗,缺了三四個口子,跟在後面的是位小孩,揹著個不比他小多少的布袋。
李安生看了看自己剛盛的一碗飯,下意識裡就站了起來,“老人家,我想用我的碗和菜換您的可以嗎?”
老人連忙搖了搖頭,“不用不用伢子,我就是來給你們送吃的的,不用換不用換。”
老者說著慢跑了兩步,笑眯眯地將碗遞給面前這個還不怎麼高的青衣少年,“伢子,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