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械領域,人的作用,依舊不具備可替代性。

總體而言,肯定是機器不斷的替代人。

可替代的,主要是那種低技術性、重複性勞動,需要創造力的工種,還得要人來進行參與。

“整個長星機床的大部分伺服電機,都是由我們來提供的。”

說到這的時候,臉上明顯帶著驕傲之意。

長星機床這些年時間裡面,在星海集團內,一直都屬於盈利極少的企業。

因為其盈利,基本上都重新給投入到研發當中。

每年星海集團還會撥下資金來不斷支援長星機床的研發。

光是集團在這些年來,就下撥了近兩百億的研發資金。

再加上長星機床自己的盈利,這些年時間裡面,總研發投入達到了近五百億的程度。

如此瘋狂的研發,也讓長星機床在技術實力上面不斷的增長。

成為了不是第一的第一!

長星機床並非全國營收第一的機床企業,可卻是技術第一的企業。

另外長星機床和盛京機床不同,盛京機床別看在營收上面年年的不斷增加,可經營利潤確實連續數年時間不斷虧損。

長星機床在經營上面卻是比較穩定,沒有說去強調規模之類的。

機床企業是技術型企業,規模好像並不是最為重要。

現在長星機床就已經放棄掉了低端機床的生產,低端機床太沒有技術性,有太多企業能夠生產。

能夠生產的企業多,就意味著競爭激烈。

激烈的競爭之下,無論你規模有多大,想要盈利都會變得極其困難。

沒有做好成本控制,那就得要虧損。

這點,實在讓人很無奈。

韓松林還去看了坦克發動機生產,軍用發動機生產已經成為了福星動力一個相當重要的利潤點。

都看完了之後,韓松林才去找的林薇。

林薇對於韓松林的到來,並沒有任何奇怪的。

韓松林現在一年到頭,能夠來一次福星動力就算好了。

所以,韓松林到了之後,就迅速的傳遍了整個福星動力。

林薇自然也是有耳聞。

林薇又不是那種一心就撲在研究上面,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