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章 航空市場(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飛機制造公司排名上面,星飛工業排名在第六位。
可在民航客機制造商排名上,星飛工業穩居第三位的。
看現在星飛工業的業務分佈,就會發現,星飛工業在支線客機市場上面,市場佔比還要更加大一些。
在波音和空客看來,星飛工業只是一家想要進入到大客機領域的新手。
至於說在支線客機市場,他們並不看重。
讓龐佳迪和桑巴航空工業與星飛工業競爭好了。
新舟C190被卡,這韓松林一點都沒有意外,因為這是已經觸及到人家的核心利益了。
“你說,歐洲那邊,會給星空555適航證嗎?”
朱向萍悠悠道:“A380還沒有在我們國家取得適航證呢!”
所以,有的時候,得要進行上一些交換才行。
A380如果拿不到華國的適航證,就不能夠在華國的機場和領空上面飛。
這點,絕對是讓空客不能夠接受的事情。
韓松林:“呵呵,這倒是也是。現在,歐美在經濟上面發展乏力,必須得要靠著華國市場。如果沒有取得華國的適航證,那麼A380必然不能夠賣出多少。”
從2008年之後,華國和世界的聯絡變得就高了很多。
比如說南航,就一直想要走出去,要國際化。
只不過這國際化的成效,卻是並不太大。
國內和國際的營收比9:1。
星空555在四月份的時候,正式拿到了歐洲的適航證。
至於說C190的適航證,現在依舊的在談。
可是呢,拿到C190的適航證,現在看起來,也並非說就不可能的事情。
華國可是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場。
全球第一的航空市場,是米國。
人家民航運輸人次,一年能夠達到8億人次。
其中國內旅客6億多人次,剩下的是國際旅客。
考慮到米國的人口,也就是說,平均下來每年每人得要坐兩三次飛機。
而在華國?
平均下來是,每四個人裡面,一年才坐一次飛機。
華國航空市場在一直不斷的增加,未來超過米國也並非說就不可能的事情。
近些年時間,華國在支線航空市場上面,發展相當的迅速。
其中星飛工業起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推進作用。
因為星飛工業推出了新舟700和新舟900兩款專門用於支線航空市場的飛機。
採購外國的飛機比較麻煩,可採購國內的飛機,那就很容易的事情。
經濟危機發生之後,出臺的經濟刺激計劃當中,建機場就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舉措。
建機場,一邊可以完善交通網路,促進經濟發展,還能夠扶持國內航空工業的發展。
一箭數雕的事情,自然得要做。
在今年,到了今年,不少城市機場先後的投入到運營。
對客機的需求,自然也是大大的增加。
市場需求增加,反應到生產上面,那就是星飛工業的訂單直接堆滿了。
還好的是,星飛工業早已適時的擴大了新舟700和新舟900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