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好在金刀門在四川的實力極大,不光是有無數的鏢師出自於金刀門,就連地方上許多的團練教頭也是金刀門的子弟。

因此即便是康親王知道經透門同蕭文明的淵源,短時間內也不敢對他們怎麼樣,讓宋老爺子手上依舊能夠集結起不小的力量。

而這時,這股力量就發揮了立竿見影的作用。

金刀門果然訊息靈通,僅用了一天半的功夫,便帶來了確切的訊息,康親王已經走漢中,北出四川了。

這下可就麻煩了。

漢中乃是四川溝通山陝道的咽喉之地,只要出了漢中,向西可以經河西走廊進入西域,向東可以直取關中,向北可以聯絡戎羌,向南還能重奪四川……

從古至今,無論是哪一個位面,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並且很明顯,康親王北出四川,絕對是有一番大作為、大企圖的。

因為蕭文明在對成都進行清點之後發現,城中儲藏的所有金銀珠寶以及貴重的物資,全都已經被洗劫一空。

哪怕用腳趾頭想也知道,這些東西,必然是被康親王帶走了。

要知道四川素有天府之國之稱,二三百年未經戰亂,積累在首府成都的金銀錢糧不知有多少?康親王佔領四川之後,又搜刮了不知多少的民脂民膏,這些錢在手足夠康親王東山再起、捲土重來的了。

龍入大海,就難以對付了。

就算康親王不是一條龍,是一條蛇、一條泥鰍,只要逃進了水,再抓就難了!

蕭文明不敢怠慢,趕緊點起本部的蕭家軍,又叫上川南十三家土司,趁著康親王剛剛打過敗仗,士氣還不高的有利時機,立即向漢中的方向追擊而去。

這一回蕭文明也是兵分兩路,一路由蕭家軍的兄弟騎快馬繞遠路走大路追擊,另一路則是由熟悉山嶺作戰的川南十三家狼土兵截彎取直,直接走山路追擊。

無論哪一方先追上了,就要立刻同康親王交戰,黏住他們,遲滯速度,等待援軍的到達。

這樣的行動部署似乎合理,卻也並非完全合理。

因為根據地形,無論是大路還是山間小路,只要去漢中,就必然會經過劍閣天塹,????????????????而在劍閣就只有一條僅能容二馬並排透過的小路可供通行而已,除此之外,全都是懸崖峭壁,所以說漢中才是北方出入四川的唯一的鎖鑰重地。

蕭文明緊趕慢趕,終於趕到了劍閣天塹。

他已做了最壞的打算,就是康親王依據這一處天塹,長時間地阻擊蕭文明,而蕭文明也就只能在這一處易守難攻的所在,同康親王長時間耗下去。

然而沒想到的是,形勢要比蕭文明打算中的更壞。

原來康親王壓根就沒想堅守劍閣,卻也不願意蕭文明輕易地透過,乾脆來了個一不做二不休,派人堵塞河道、引發山洪,將劍閣兩側山體全部沖壞,山上落下的古木巨石,將原本就十分狹窄的道路徹底堵住。

而想要翻越這些障礙物,就必須冒著巨大的風險,徒手爬過去——人是可以過去的,其餘的,別說是輜重補給物資了,就是大一點、重一點的刀槍都沒法帶過去。

要是蕭文明真的頭鐵,派蕭家軍或是狼土兵翻越劍閣的話,那麼就算人過去了,也會成為一群沒長著尖牙的綿羊,只能任人宰割。

蕭文明當然不會犯這個傻,立刻找來當地的嚮導,詢問除了此處之外還有什麼道路能夠趕到漢中。

別說,道路還真有——那就是先不急著向北方漢中追擊,而是向南走一段回頭路,再向東邊繞一段遠路,便能看見山腰當中修建的棧道。

透過棧道雖然要多走一百多里地,但也是能夠到達漢中的。

只可惜棧道年代悠久,又年久失修,走人還可以,卻絕對不能走馬,否則那些年紀可能比蕭文明還要大的木頭,就會承受不住重量而被折斷了。

沒有馬問題也不大,反正蕭文明已經有火槍了,讓蕭家軍的兄弟多走一百里地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也就是急行軍兩天的路程而已,對於常年在深山老林中行動的川南狼土兵而言,那就更加不是問題了。

可蕭文明在棧道上走了半途,卻發現走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