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木頭的棧道,已然被人用火焚燬,並且看燒過的痕跡,火就是這兩天放的,而放火的元兇不用說便是康親王……

好一個康王爺,這一回做事真的做絕了,擺明了是要把蕭文明困在四川。

蕭文明又問嚮導,還有什麼路可以走?

這下是真的是無路可走了,只有獵戶、採藥人所攀援的懸崖峭壁了,根本就不能稱得上是路。

擺在蕭文明面前的,只剩下兩個辦法——第一是重修棧道,第二便是清理堵塞劍閣的障礙物。

這兩樣可都不是小工程,只是重修棧道的技術含量更高,那麼還是選擇走劍閣那條路吧。

於是蕭文明又重回劍閣,開始慢慢清理堵住山路的雜物。

這一來一去,四天的時間就又浪費了,然而浪費的時間還遠遠不止四天而已。

清理通道的工作進行得很不順利,從山上落下來的,無論是石塊還是斷木,都極其巨大、極其沉重,蕭文明手裡既沒有挖掘機,又沒有山東藍翔畢業的高材生,所以靠的就只是一雙雙肉手,清理障礙的效率能高到哪裡去?

一開始,任務還是追擊康親王,可這樣一來,康親王是絕對不可能追上了,任務就變成了緩慢地清理四川通往北方的通道了……

然而康親王那邊卻顯然不可能等待蕭文明慢悠悠的行動,一條爆炸性的訊息傳來,戎昌已經從陝西南下,正欲攻打大散關。

因為入川的通道阻塞,因此可以說這條訊息的及時性很差,恐怕訊息傳到蕭文明耳朵裡的時候,戎羌都已經在攻打大散關了,而在工程的隊伍當中,恐怕是一定會有康親王的身影的。

原本從陝西南下劫掠,也是戎羌入侵的一條經典路線。

還不光是戎羌,恐怕歷朝歷代對付過的遊牧民族無不如此,所以才會修建大散關,與潼關一東一西,組成拱衛京城洛陽的兩大護衛。

按照道理像大散關這樣歷史悠久、防禦穩固的雄關,戎羌光平獨步天下的騎兵,也是絕對沒有辦法攻破的。

想要攻克這樣的關卡,除非調來蕭文明的火炮,並且一兩門還不夠,得有二三十門集合在一起,連續轟擊十天半個月,或許才能轟出一道缺口。

然而攻打大散關的,除了戎羌之外,還有著康親王,那就是一個重大的變數了。

康親王丟了四川之後,雖說也取得了大量的財產,但畢竟沒有了根據地,成了一根無根之木,那麼攻打大散關進入關中,進而攻打京城洛陽就成了他孤注一擲之下唯一的選擇了。

人類這樣生物,往往就會在沒有路的地方強行把路走出來。

對於康親王而言也是這樣,對於蕭文明也同樣如此。

在聽說情況如此緊迫之後,蕭文明便下令調來了眼下正在鎮守成都的禁軍,讓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必須儘快疏通通道。

碰到用手、用工具的確難以扳開的,蕭文明甚至不惜使用火藥,將那些頑石巨木炸個粉碎,才能繼續疏通攻城。

就這樣慢慢地,幾乎是一步一挪的前進。

然而這時訊息又傳來了,說康親王收買了大散關守關的將領,來了個裡應外合之計,兵不血刃地攻克了潼關。

這樣,康親王和戎羌的聯合大軍,現在已經進入關中平原了,兵鋒直指京城洛陽!

聽著這樣的戰報,蕭文明驚得眼睛都直了——攻破了潼關,那麼在康親王和洛陽城之間的就只剩下一馬平川了!

這還不單只是地形上的平坦而已。

同時也因為朝廷拱衛京城洛陽的禁軍幾乎已經被全部抽走了。

這些人要麼在東面同黑旗軍交戰,要麼南下正在江南地區同康親王作戰,朝廷現在所能夠調動的,應該就只剩下鎮守青嶺防線的一部分而已了,而這些人分散在青嶺的各個隘口,訊息傳遞不易,集結兵力更加困難,恐怕直到康親王和戎羌的聯軍直抵洛陽城下時,青嶺守軍還沒來得及過來呢!

形勢已經這樣嚴峻了,可一個又一個壞訊息還在絡繹不絕地傳過來。

????????????????繼大散關失守之後,洛陽東邊的潼關,也被傳已經陷落了,而攻破此處雄關的,據說是黑旗軍的李全。

或許就在幾天之前,這樣的訊息傳到蕭文明的耳中,蕭文明不過是亂風過耳而已,又或者把他當做一個笑話付之一笑罷了——就憑李全手下這些仨瓜倆棗的兵力,攻取一座縣城都要費九牛二虎之力,就連一座州府都打不下來,想要攻打潼關,這不是烏龜吃老虎嗎?

更何況是直接將這座關隘打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