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2 丟人了?不剛剛開始!(第1/2頁)
章節報錯
蕭文明倒並不是害怕戎羌會逃走,讓自己撲一個空——按照他們好戰的性格,知道有敵軍來襲,肯定是會主動過來攻擊的,那麼就應該停下腳步,原地組織防禦,迎接戎羌的挑戰。
反正蕭文明的火槍運用已經極有心得,就地下馬列陣、挖掘工事,不出意外是絕對可以抵擋得住戎羌騎兵的衝鋒的。
但是蕭文明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戎羌一定會認為中原的軍隊會等在原地接戰,蕭文明偏偏不是,非要以攻對攻,用自己的攻擊隊形來打對方的攻擊隊形,一定能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戎羌的主力就在前面,蕭家軍快馬加鞭,只用了不到半個時辰,便已發現了他們,果然正在整頓衝擊隊形,向著蕭文明過來的方向準備發起進攻。
如果戴松在隊伍裡的話,那麼執行反突擊的任務肯定會由他來。
然而現在他正在成都城下,代替蕭文明執行監視康親王的重任,那麼這個任務就交給了蕭文明手下的頭目胡宇來做。
????????????????胡宇這人有一千樣一百樣都比不上戴松,唯獨作戰勇猛與戴松不相上下,蕭文明當即命令他點起三百弟兄,人人騎馬披甲,便向戎羌騎兵直撲過去。
】
胡宇沒有辜負蕭文明的信任。
突擊的行動,被他執行得毫不拖泥帶水,就趁著敵軍立足未穩之時,針尖對麥芒一般,將戎羌的隊形殺了個通透,又繞了個大圈,重新回到陣列當中。
這一回被派來中原協助康親王作戰的,大多是戎羌的老兵,尤其是對陣中原軍隊的經驗十分豐富,然而他們吃虧就吃虧在經驗豐富上。
原以為中原的軍隊只會坐以待斃,卻不料遇上了會主動發起進攻的,一時殺得他們軍心和陣型一樣散亂不堪,完全不知應當如何應對。
蕭文明見狀,便又點起了另外三百名弟兄,仍舊命令胡宇帶隊來了一個故伎重施,再一次向戎羌的隊伍衝刺過去。
如果是戴松帶隊的話,這一回的突襲相比上一回,必然是要有所區別的,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戎羌防不勝防。
但是胡宇則要實誠得多,兩次衝鋒,雖然同樣犀利,但角度和方向都是一樣的。
而那些戎羌騎兵當然也不是死人,雖然陣型尚未重新整頓完畢,但也有那些防備,——胡宇的充分只殺了一半,便再也剎不住進去了,在付出了一位弟兄陣亡的代價之後,只能趕緊退了回來。
胡宇攻擊不成,趕緊向蕭文明認錯:“少爺,這一回我也沒打勝仗回來,給少爺丟人了……”
勝敗乃是兵家常事,更何況胡宇這也並不算失敗。
蕭文明擺擺手:“沒事的,大戰現在才剛剛開始呢!”
胡宇的行動絕不是毫無價值的。
他的兩次突擊,徹底將戎羌意圖率先進攻的打算給打了回去,給了蕭文明這邊一段充分準備的時間。而這段時間,就是為了給火槍的準備提供足夠的時間。
蕭文明之所以費盡心力,要搞火槍和火炮的技術,其實就是為了對付戎羌騎兵的!
在真實的歷史上,無論古今中外,其實拿遊牧民族的騎兵,各國都沒有很好的辦法;一直到工業時代,隨著火器的發明和運用,這才實現了對騎兵的徹底碾壓。
這是已經被真實的歷史和實踐證明過的真理,蕭文明當然是要沿著正確的路徑往下走的。
而現在這是一個讓蕭文明實踐成果的好機會。
眼前面對的戎羌敵軍不多,正好同蕭家軍的總兵力相似,蕭文明又是有備而來,正好可以趁此機會試驗一下,純粹依靠火槍來對抗遊牧騎兵的威力和效果。
於是仿效真實歷史上的戰法,蕭文明在戎羌騎兵陣型混亂,無法發動進攻的檔口,立刻派人砍伐了附近的樹木,削成尖樁,斜斜地紮在泥地上,做成了最簡單卻十分有效的拒馬樁。
而火槍隊形,則排列在這些拒馬樁之後,既可以防止對面騎兵的直接衝擊,又可以從拒馬樁的縫隙之中發射火槍。
拒馬樁的戰術,????????????????中原部隊曾經用過。
戴鸞翔就是其中的代表,固然會給戎羌騎兵造成一定的麻煩,但是由於那時候躲在拒馬樁之後的都是普通的弓箭手,射出的箭矢威力有限,射速也不快,沒有多少止退作用。
因此這樣的戰術,戎羌騎兵從來不會害怕,頂著拒馬樁照舊向前衝鋒。
在他們的概念中,這幾根臨時搭建起來的拒馬樁,形勢大於意義,固然會造成個別騎兵和坐騎的傷亡,卻不會影響大局。
然而這一回他們就搞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