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松的作戰風格極其靈活,看敵軍城池空虛就直接攻城,看城內守備嚴整,便想辦法將其守城的兵力引誘出來,然後野戰殲敵。

被戴松鬧了有小半個月,壞訊息就如雪片一般從四川各地傳進了成都城內——就戴松這麼個打法,四川本地的兵力根本就無法集結起來,更別說是殲敵於城下了。

正在康親王一籌莫展之時,他突然得到了一個好主意。

這一日成都城的城門再次開啟,蕭文明早就已經在城外部署好了耳目,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出他的眼睛,幾乎是在城門開啟的那一瞬間,蕭文明就已探查到了康親王的動靜,也立即親率大軍前去阻擊。

然而讓蕭文明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支出城軍隊的行動速度極其迅速,蕭文明的軍隊剛剛趕到,他們便已絕塵而去,這和康親王的軍隊算不上拖沓,但也絕對不快的速度大相徑庭。

眼看著光靠步兵已經追不上了,蕭文明趕緊命令,本部蕭家軍的兄弟立即上馬,前去追趕敵軍。

可是沒想到的是,就算是蕭文明用上了戎羌的良駒,但依舊無法追上對手……

然而無法追上並不代表一無所獲,至少從這樣的速度判斷,這支突出成都的軍隊,必然是由純粹的戎羌騎兵組成的。

任何一支由戎羌組成的騎兵隊伍都不容小覷。

眼看這支隊伍人數不滿兩千,但是蕭文明依舊對其給予了足夠的重視,雖然自家的蕭家軍還肩負著監事成都的重任,沒有辦法繼續追擊,卻將情報立刻通報給了戴松。

可是戴松這邊的回報沒有傳來,川南十三家土司盟主的龍蘭,卻親自跑來給蕭文明帶來了壞訊息。

據她所說,有一支騎兵的隊伍,連續幾次都向龍蘭所部的川南狼土兵發動了突襲,並且次次都能全勝而回,打得在四川一帶橫行無忌數百年的狼土兵,毫無還手之力。

不用猜,蕭文明就知道造成這樣戰果的敵軍,必然是前幾天脫塵而去的戎羌騎兵。

這裡是四川盆地,正是一片大平原,在平原之上來去如風的騎兵,當然是要比狼土兵有優勢得多。

就是這樣的地形,無論再打多少次都將是戎羌騎兵大獲全勝!

照理說,蕭文明這邊出征在外的軍隊由戴松作為臨時的主帥,而戴松本人也深通騎兵作戰的戰術,是不應該坐視戎羌騎兵在四川地面上耀武揚威的。

後來蕭文明一打聽才知道,又是戴松犯了輕敵冒進的老毛病,他嫌在四川這邊興風作浪的頻率還不夠,又覺得統率川南狼土兵有些麻煩,便乾脆兵分兩路——一路由他親自率領中原的軍隊攻城略地;一路讓龍蘭率領川南十三家自行行動,無論是攻城也好,還是殲敵也罷,只要事先同戴鬆通稟一聲,事後再通知一句也就可以了。

而那些戎羌騎兵,偏就喜歡挑軟柿子捏,瞅準了川南狼土兵,缺乏對陣騎兵的經驗,就盯著川南狼土兵一陣猛殺,果然取得了奇效。

根據這個情況,蕭文明作為三軍的統帥,原本是應當命令戴松立即負起自己的責任,再次整合本部人馬和川南狼土兵共同對付戎羌騎兵的。

然而蕭文明現在和戴松的關係十分微妙,並不能說是絕對的自己的部下,也就無法向他下達冰冷的命令。

於是蕭文明就只能從龍蘭這裡挖掘潛力:“龍寨主,在平地上面是他們騎兵佔優,可是要到了山地、林地,就是你們狼土兵的天下了。你得想辦法把這些騎兵誘到山上去,到時就憑你們的本事,殺他們還就不跟殺雞一樣?”

聽了這個主意,龍蘭真是恍然大悟。

其實川南土兵也有和騎兵較量的經驗,也就是和南詔國屢屢發生的大大小小的衝突而已。

而南詔國出產一種個頭比較矮小的馬,雖然無論是力量、體力還是速度,都絕對無法從戎羌良駒相比,但好歹也算是有了騎兵了。

只是這種騎兵相對於步兵的優勢並沒有那麼大,川南狼土兵每次在對付他們的時候,都儘量想辦法將他們引誘到茂密的叢林之中,南詔騎兵的威力也就不足以談了。

“果然是個好計策!”

????????????????龍蘭心領神會,當即倒退出去,可過了幾天他們又來訴苦了。

她說:“按照蕭爵爺的意思,咱們幾家土司選了處密林設伏,又設計引誘了一些戎羌騎兵。可他們就是不上當,就在平原上耀武揚威,死活不進圈套,有幾家土司耐不住性子,跑出去擅自迎戰,果然又被戎羌擊敗,死傷慘重……”

這和蕭文明印象中的戎羌可不是一回事。

蕭文明接觸過的戎羌就好像是江湖上的武瘋子,遇到敵軍挑釁,就會不顧一切地接近並與其廝殺,可沒有這麼精明的眼光。

就這麼一群人,怎麼居然就能夠識破自己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