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4 第二次蘇家壩之戰——勝!(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批戎羌?到底能有多少人?”
戴松回答:“數不清,前前後後加起來得有三千人以上!”
這個數字可非同小可。
戎羌看起來全民皆兵,但是能夠進行長途跋涉作戰的,也是其中精銳中的精銳,整個戎羌草原能夠動員出來的這種精銳騎兵也多不到哪裡去。
根據蕭文明和溫伯明的推算,這樣的騎兵其實也就一萬到兩萬人而已。
別看總人數不多,戰鬥力卻超群,如果戎羌全數調動起這樣多數量的精銳騎兵的話,那麼他們發動的顯然也是一場滅國之戰——就好比幾十年前的野驢嶺大戰一樣。
可偏偏據戴松所說,這一回入川的戎羌,包括加上已經被蕭文明所擊敗的,就將達到五千人上下,超過了戎羌精銳總兵力的三分之一了,屬實是非同小可。
先不管這些精銳的戎羌,跑到四川來要做什麼,光是他們出現在這裡,就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之餘,更讓人心驚膽戰!
“小戴將軍,你說????????????????這些戎羌是從哪裡來的?之前在康親王身邊作戰的那是馮天羽帶來的。可這裡是四川——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些人難不成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成?”
蕭文明的意思戴松很明白,關於這一點他也調查清楚了:“回爵爺,這些戎羌是從漢中那邊來的,是他們從戎羌草原南下,打穿了整個陝西,又掃平了漢中的通道,這才能夠來到川中。”
戴松這簡單的一句話,資訊量極大。
陝西在朝廷轄下的山陝道的西側,雖然人口稀少,但是土地廣袤,想要從北至南貫穿整個陝西可並不容易,而戎羌就這樣做到了——說明朝廷除了關中以外,幾乎對所有地區都已經喪失了掌控和干預的能力。
反過來,戎羌這樣長途跋涉上千裡也要冒著非常大的風險,而他們之所以能夠忍受這樣的風險,說明在此處的利益足夠地大,大到足以覆蓋風險的成本!
查明一個人或是一個團體行動的動機,有時候並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情。
但是這一回探明戎羌的動機就十分簡單了。
如果戎羌大軍進入成都,稍作休整之後便又離開成都——既不貪戀財產、也不佔領地盤,那麼恐怕有一大半的原因就是針對蕭文明而來的。這樣的話,只要蕭文明待在原地,這些戎羌就會攻打上來,打一場一對一正面的大決戰。
如果說蕭文明做好了迎戰的準備,他們偏偏不來攻擊,那麼就說明戎羌的主要目標並不是蕭文明,那麼說明他們的目標就是攻佔整個四川盆地!
這對於蕭文明而言反而難辦了,無法圍殲這些來去如風的戎羌騎兵,就只能任由他們肆虐。
不過戎羌有能力攻下盆地,想要走,或許就沒那麼簡單了。
蕭文明只要反其道而行之,集中兵力攻下漢中,堵住他們返回陝西的通道,就可以再次形成甕中捉鱉之勢。
至於內江縣城那邊經由渝州進入湖廣的通道,蕭文明可以幾乎完全不用擔心,那裡地形複雜、山路崎嶇,只要不是本地人,就很難通行。戎羌人生地不熟的,應該是不會扎到山裡去當穿山甲的。
就算他們失去理智,硬要闖這裡的山路,那麼蕭文明只要會同川南狼土兵在那邊打一兩個伏擊,便能將其完全消滅。
輕輕鬆鬆。
於是蕭文明便和戴松等人定好了策略,就先在蘇家壩一帶做決戰的準備。
蕭文明對陣戎羌騎兵已然是五戰五捷,已經在作戰的方案上積累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套路,即便是在野戰的戰場上,也根本就不會畏懼戎羌鐵梯的見她。
這樣的計劃更是讓戴松血脈噴張。
早年間他在自己的父親戴鸞翔身邊作戰,十次作戰當中至少有八次是對戎羌作戰,並且以其父親的才幹,也就勉強打個平手而已。
如今蕭文明這邊對戰戎羌取得了這樣多的勝利,戴松偏偏一次都沒有參與其中,真是讓他一口氣無法咽得下去……更沒法給他死了的父親一個交代。
還好,一場大決戰就在眼前,正好給了戴松大展拳腳的機會。
????????????????因此戴松拍著胸脯保證:“爵爺就看好吧!這一回要是不把戎羌的囂張氣焰給打下去,我戴松便無顏面對家父的在天之靈!”
蕭文明當然明白戴松的決心,也知道這一場作戰不同以往,所要面對的戎羌的力量要遠遠超過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