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蕭文明這邊因為兵力總數的劣勢,同樣無法發動攻城的行動,甚至就連徹底圍困成都都做不到,只能時時維持住在成都城下的軍事存在,短期內還看不到平定康親王之亂的希望。

但是至少,他現在已經能夠有效地遏制康親王的勢力,遏制住他繼續擴張的勢頭了。

這在外人看來,蕭文明似乎是打成了一場不勝不敗的爛仗,但是一想到蕭文明這邊的兵力,只有康親王的幾分之一的時候,也就無可指摘了。

反正要是朝廷裡哪個閒人敢多嘴多舌——那麼事情好辦,派他過來代替蕭文明指揮大軍同康親王決戰也就是了,相信沒人會犯這個傻。

打成這樣的局面,其實也在蕭文明的計劃當中。只有康親王存在一天,蕭文明才有一天的自由活動的空間。

否則按照朝廷這個卸磨殺驢的一向作風,到時候恐怕又要找蕭文明的不痛快了。

於是乎,蕭文明再次兵分兩路,一路由自己領銜,再加上成英這三千新趕到的禁軍,加上任當思麾下的江南兵,駐守在成都城下,監視康親王的行動。

而另外一部分,包括曹瑞南湖屯的屯田兵、包括川南十三家土司,則在戴松的總指揮下,在四川盆地自由活動,在各處攻略府縣,瓦解康親王在成都的統治。

蕭文明的這條命令對戴松而言又是一項突破。戴松在他父親戴鸞翔手下做事的時候,往往只能率領一支精兵,從事一些雖然艱難但規模並不大的任務。

後來跟了蕭文明,成為事實上蕭文明的替身,也就是副主帥,往往能夠帶領一半的人馬,執行作戰任務,但也始終是在蕭文明的陰影之下執行的。

而現在,蕭文明直接給了他一支獨立的軍隊,讓他可以憑藉自己的心意、自己的判斷執行任務,也就事實上賦予了他一軍主將的職務。

戴松乃是將門世家的子弟,絕非一勇之夫,當然知道蕭文明的用意,也不敢辜負他的這一番栽培之情,領軍之後作戰異常英勇,一路勢如破竹,將原本已經被康親王經營得幾乎是鐵板一塊的四川鬧得個天翻地覆。

只可惜四川不同於湖廣,更加不同於江南,蕭文明在這裡沒有根基,無法安插自己的人統治地方,也就無法實施對此處的掌控,不過是打亂康親王的力量和部署而已,讓他無法或者至少是沒有那麼順利地從當地獲得補給、情報等各種資源。

這也是蕭文明現在能夠做到的了。然而這恰恰命中了康親王的命門。這位康王爺可並不只是想偏安一隅,做割據一方的諸侯就足夠了——要真是這樣,他何必起來造反呢,在京城洛陽安心當個王爺不好嘛?

可現在偏偏就被蕭文明困在了成都城裡,讓他不得踏出一步,與將其軟禁起來,其實也大差不差。

只是蕭文明的這一種軟禁其實也並不嚴密。他現在手裡能夠指揮的兵馬其實就這麼多,並且還要分出一大半去在四川各地興風作浪,自己現在所能調動的兵力,也就只夠監視成都城的一半城門而已,另外兩扇處於失控的狀態,也就隨便康親王,任意透過城門來傳遞訊息了。

不過康親王的自由也僅限於此了。放幾個人出來傳遞訊息——蕭文明肯定難以徹底阻止,可是康親王想要大部隊行動,蕭文明的一定會進行毫不留情的阻擊。

康親王也不是沒有進行過這樣的嘗試,但是剛剛出城計程車兵,就被蕭文明堵了回去。

蕭文明的蕭家軍是純騎兵,並且所需的馬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上好的戎羌良駒,論起速度來,誰能比得上他們?

康親王派出的人,怎麼可能跑得過?不過無法突破蕭文明在成都城外的防守,康親王本人倒也並不著急,因為如今成都城裡兵精糧足,康親王在其中怡然自得,根本就不急於突圍,更何況他還在透過城內城外並沒斷絕的聯絡,正策劃著調動四川其他地方的人馬趕來成都城下,給蕭文明來一個內外夾擊,便能化劣勢為優勢,將蕭文明徹底擊敗。

然而這一回,康親王卻想岔了。說起來也很了不起,他康親王這一回的作亂——完全是靠著他自己的威望才能夠起事,無論是在成都城內還是成都城外,只要康親王出現在哪裡,哪裡的戰鬥力就會有一個飛躍。

而康親王現在被困在成都城內,不能邁出半步,那麼四川其他地方的戰鬥力就迅速衰退,正好給了領軍在外的戴松一個大顯身手的好機會。

這一回沒了頂頭上司的戴松,那可真是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