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希望你康親王回到成都當一支甕中之鱉嘛——那就要反其道而行之,造成不希望你進入成都的假象,便在成都城外列下陣勢,大張旗鼓地同康親王打上一場阻擊戰。

這一仗,蕭文明壓上了自己手下所有的人馬——唯獨川南狼土兵除外。

因為蕭文明這時還要給康親王造成誤判,認為蕭文明手下並沒有那麼多的兵力,也好為下一步的作戰打下基礎。

這時康親王也壓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集中起這段時間能夠集中的所有兵力,總共調集了七萬兵馬,漫山遍野就向蕭文明演殺過來——絲毫不講任何戰術,就是人多欺負你人少!

這時蕭文明手下的人湊在一起,還不足康親王的十分之一,如果蕭文明鐵了心地要打的話,雖然最後仍舊不免失敗,但至少也能給康親王造成巨大的損失。

但是蕭文明現在志不在此,又從來不會跟別人同歸於盡,略略交手一陣之後,便選擇了撤退,讓開大路,任由康親王進入成都。

康親王幾次在蕭文明面前吃虧,屬於是屢戰屢敗了,都已經被打出心理陰影來了,看到蕭文明主動撤退,並且還是往山裡退,他根本就不敢發動大軍猛追過去,而只是派出了一隻偏師意思意思追擊一下,主力部隊則趕緊進入成都,先求自保,然後再同蕭文明慢慢周旋。

蕭文明要的就是這一手。

康親王進入成都,那他的戰略目的就已經達成一半了,而剩下的一半都需要分兩步走。

第一步,就是要重奪內江縣城,從而打通從渝州入川的道路。

蕭文明已經看出來了,內江就是四川東南的一扇門戶,蕭文明的補給從江南到出發經湖廣運來四川,必須是要經過內江縣的。

於是在成都的這一場試探之後,蕭文明便馬不停蹄,立刻趕往內江,並且這一路同樣是從川南的山地之中行動,既可以截彎取直縮短路程,也可以規避康親王的耳目,讓蕭文明的軍隊在康親王眼中就好像消失了一樣,根本就無法探查它的戰略意圖。

等到蕭文明再次出現的時候,他已率領大軍兵臨內江城下,並且絲毫沒有做試探的準備,便下達命令大舉攻城。

內江縣蕭文明已經是第二次來了,第一次也是破城而入。

而那一回,蕭文明率領的是剛剛打了敗仗的軍隊,人數也僅有五千人上下,便能攻破內江縣城。

而現在的內江縣的城防雖然經過了康親王的整頓,然而蕭文明這邊的力量已經變得更加強大,連同川南狼土兵在內總兵力超過了一萬人。

並且蕭文明在內江縣城之中還有內應——那是城中的商人韋連昌。

同他取得聯絡,在蕭文明攻城之時,他便派人開啟了城門,幾乎沒費是什麼周折便再次攻下了這一座川東門戶一般的內江縣城。

攻下了縣城還不算,蕭文明又以內江縣為原點,派出戴松打通內江到渝州的通道,這樣一來,既重新取得了同湖廣和江南的聯絡,又將康親王向東邊的通道徹底封閉,終於形成了一半意義上的關門打狗之勢。

說是“一半”,是因為康親王還可以經由四川北方出漢中離開四川盆地,不過那個方向正是長安,毗鄰關中平原,也是朝廷重兵把守的地方,康親王朝那裡運動,恐怕也佔不到多少的便宜。

康親王在四川一帶經營了一年多的時間,自然積累了相當深厚的根基,就算一時因為兵力調動,導致東西不能相顧,但是情報傳遞的渠道還是暢通的。

這也就是說,內江縣城被攻破的訊息,應該在不久之後便會傳遞到康親王的耳中。

康親王是很具備一些戰略眼光的,當然知道這條訊息的意義,也一定會有對應的舉措,甚至有可能會親自率領主力人馬,殺奔內江、重奪縣城。

康親王現在可以調動的兵力,除了留下成都裡的守城的一部分人馬之外,可以直接出動三萬人以上。

如果來的光是這些人馬的話,蕭文明自信還是可以對付的,但是要是調動起他在四川其他地方的兵馬的話,恐怕總人數就會超過五萬人,甚至達到十萬人!

十萬大軍,光憑蕭文明、曹瑞、任當思,以及川南十三家土司,恐怕就難以應對了。

因此取下內江縣重新打通去湖廣的通道之後,蕭文明現在所要做的,便是立刻回援成都,就把康親王堵在成都附近,讓他無法直接同四川其他的部分取得聯絡,才能將其各個擊破。

因此蕭文明就要率領大軍跑贏情報傳送的速度,趕在康親王發兵之前,就做好阻擊戰的準備。

蕭文明一刻也不敢多留,又不能在兵力處於弱勢的情況下就分兵行動,故而在迅速打通湖廣的通道之後,也就是在攻克內江縣城的三天,便立即集中起大軍,重新向成都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