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面前是戴松,背後是蕭文明,一個也惹不起,但是顯然蕭文明是更難對付的一個,那還是先搞定面前的戴松——先一鼓作氣殺退這位戴鸞翔的兒子,然後再對付蕭文明……

這樣做的風險很大,說戴松好對付其實也是相對而言,萬一在短時間內打成僵局,蕭文明的軍隊就會隨後趕到,形成對自己的兩面夾擊之勢。

但是這時候的康親王已經沒有半點辦法了,只有硬著頭皮打下去了!

只可惜,戴松這邊的戰鬥力要比康親王預料之中的更強。

原本江南屯田兵的實力就不差,又看到蕭文明親自引兵來援,更是士氣高漲,在戴松的帶領下,發動了幾次反衝鋒,迅速就把康親王的勢頭壓了下來。

而這時蕭文明也已趕到戰場,康親王這回派出來的都是他壓箱底的精兵,但是怎麼扛得住這兩面的夾擊?

不一刻,大軍便敗退下來……

康親王見勢不妙,立刻就在一支小隊的護送之下,突出重圍,準備逃跑。

蕭文明辛辛苦苦才抓到了康親王——甚至不惜裝死……

都做出這種觸黴頭的事情,他又怎麼捨得康親王從自己的指縫裡溜走?

然而在這紛亂的戰場上行動,不可能那樣的自由隨意,特別是蕭文明手下的兩大高手——一個楊妙真正率領娘子軍奮戰,而另一個林丹楓則已經斷了條手臂,還在休養生息。

失去了可靠的斬首突擊的力量,蕭文明就更難在萬軍叢中取康親王的首級了。

而蕭文明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康親王逃跑的路線堵死,堵住他一切逃跑的線路,讓他只能原路返回,回到洛陽。

康親王三面受敵逃回洛陽也是無可奈何,並且路線也在蕭文明的算計之內。

於是蕭文明除了讓戴松繼續同敵軍交戰之外,便又點起蕭家軍和娘子軍中最精銳的一千人馬,尾隨康親王向洛陽方向追擊而去。

康親王逃跑的速度極快,而蕭文明追擊的速度也慢不到哪裡去,正當康親王叫開洛陽城門進城避難的時候,蕭文明也乘虛而入跟著進入了洛陽城。

天下之大,康親王已經無處可去了!

江南已盡數歸入蕭文明之手,洛陽以東也幾乎被蕭文明全部拿下,除了都城洛陽之外,康親王只能向更西更北的地方逃竄。

而那邊要麼是荒涼的黃土高原,要麼是戎羌的地盤,他這麼一個失去了都城的造反的王爺,要是去了那種地方,就累累若喪家之犬了……

因此康親王寧可進入洛陽做困獸之鬥,也終於不願到其他地方去了。

而那一堵蕭文明絞盡腦汁都無法攻陷的城牆,現在總算是被蕭文明突破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讓蕭文明攻入城牆的領路人,居然就是康親王本人……

死死佔領住了城門,不讓他關閉的蕭文明,這時保持了最大的耐心,並沒有急於深入——因為根據他在追擊路上的計算,康親王這一次率領出城的,只是城中一小部分的軍隊,真正的大部隊還在城裡駐守。

這些隊伍雖然未必精銳,但人數眾多,如果他們不投降,勢必要發生巷戰,而一旦打起巷戰,有時候兵力的多寡,要比戰鬥力優劣更加重要。

於是蕭文明選擇暫時耐心等候,等待後續軍隊的到來。

而戴松也並沒有讓他等多久,很快就率領著整頓好的得勝之師,趕到了洛陽城下,開口就問:“爵爺,康王爺是不是已經跑到城裡了?怕他狗急跳牆,我這就派兵去封閉其他各門!”

蕭文明掂量了一下,搖了搖頭:“來不及了,我們兵力不夠,封閉各門,只會顧此失彼。還是先殺進城去,把對手的部署打亂,讓他們來不及逃跑。”

戴松和蕭文明的做法,各有優劣,無非是個選擇的問題。

而似乎蕭文明的選擇冒險性更大,然而這一回不久之後的事實證明蕭文明又選對了。

康親王佔據洛陽城,也有小半年了。

這期間他開倉放糧收買人心頗有建樹,城中的軍士對他居然頗為忠誠,蕭文明大軍已經殺到,他們還在據守各處要害節節抵抗。

蕭文明沒有功夫,慢慢料理他們,率領精兵直撲洛陽城的核心——皇宮。

如果蕭文明沒有猜錯的話,康親王敗下陣來之後,很有可能會去皇宮,準備最後的頑抗——就算他猜錯了,皇宮這個天下核心之地也是非戰不可的。

從洛陽各處城門連線皇宮,都有筆直寬闊的街道,這裡沒有民居房屋可以堅守,抵抗反而變得輕了不少,蕭文明的大軍暢通無阻,十分順利的來到了皇宮門前。

蕭文明進出皇宮的次數數都數不清了,面對緊閉的皇宮城門,他有一百種辦法進入其中,甚至連幾處暗門他都知道。

但是這一次蕭文明要來硬的,為了向所有人宣告:這個大齊王朝的時代變了,現在是由我蕭文明說了算!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