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便是戴松,乃是蕭文明手下的得力干將,並且還是戴鸞翔的親兒子。

他在蕭文明的手下南征北戰,即便在康親王的軍隊中也十分有名,見過他的人不在少數,總是以蕭文明的替身和副將的身份指揮作戰。

他出現在隊伍當中,很大程度上說明情報並不假——這的確就是蕭家軍的主力了。

戴松指揮作戰有一套,很快就把局面穩定下來,勝利的天平也慢慢向他這邊傾斜。

這其實也在康親王的預料之內——蕭文明軍隊的強悍,他早已不是第一次見識了,即便是他本人死了,戰鬥力也不可能衰退得那麼厲害、那麼快,想要戰勝並不容易。

於是緊接著第二波的軍隊便趕來了,對戴松所率的軍隊形成了兵力上的絕對優勢。

其實此刻戴松所率領的,並不是蕭家軍的主力,而只是部分江南屯田兵,他們並不知道蕭文明的死是假的,只知道自己的任務的確是護送蕭文明的靈柩返回江南。

這是因為蕭文明也對他們有著深恩,所以才可能三軍用命,不管來者是誰,都要保護住蕭文明的尊嚴。

但是他們的戰鬥力畢竟不及蕭家軍。

面對越來越多的敵人,戴松終於漸漸支援不住了。

然而戴松畢竟是個血氣方剛的青年戰將,在他的字典裡,既沒有“投降”也沒有“撤退”——同敵人硬,剛才是他的第一選擇。

為了鼓舞士氣,戴松不惜脫離安全的指揮崗位,親自舉著大刀,站到了戰場的第一線,並且還揮刀親手砍死了好幾個敵軍,終於將戰線穩定下來。

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戴松來到了戰場的最前線,親眼看見了一張熟悉的面孔,正是康親王趙希本人!

戴松心中一個激靈:怎麼康親王親自來了嗎?

他又看了幾眼,確認沒有認錯……

原來是康親王對於這一仗重視到了極點,知道憑藉現在的戰況走向,只能堅守洛陽一座孤城的他,無非是等死還是找死的區別而已。

眼下利用蕭文明剛剛被刺殺的良機,一舉消滅蕭文明的參與力量,順便摟草打兔子,把皇帝也消滅了,是他唯一取勝的機會。

因此這一仗,他不敢委於他人,而是親自率兵出擊,不惜冒這樣大的風險。

然而康親王還是搞錯了,他甚至是從一開始就搞錯了最基本的前提——蕭文明根本就沒有死!

現在的活著的蕭文明在哪裡呢?

他早就帶著了由蕭家軍、娘子軍以及狼土兵所組成的主力,靜悄悄地運動到了洛陽的另一邊。

他要等著康親王的軍隊出城入城城門洞開的空檔,一舉突入洛陽城中,洛陽的城防體系也就不攻自破了。

然而這樣需要耐心,需要等待一個完美的時機,只有在敵人既不多、也不少的時候進行這樣的突襲,才能取得成功。

否則要麼突入洛陽不成功,要麼在城門下陷入苦戰——總而言之,行動就會失敗。

而正在蕭文明等待這樣一個絕佳機會之時,他卻等來了戴松傳來的情報:“康親王已經出城,正在與我大戰!”

聽到這樣的戰報,蕭文明毫不猶豫,立刻放棄了之前的計劃,

什麼洛陽城打下洛陽城,不就是為了抓住你康親王的嗎?只要抓住了康親王,還要打什麼洛陽城?

於是蕭文明果斷回師,立刻向戴松的方向極速前進,並且這一回他也不藏著掖著了,公然打出了蕭家軍的旗號,玩的就是一個聲勢浩大。

蕭家軍和娘子軍都是純騎兵部隊,機動速度很快,不過一盞茶的功夫,便已抵達了戰場。

川南狼土兵靠兩條腿走路,但他們平時都是上山下河,在平地上行走速度也不慢,沒多久之後也跟上了。

一到戰場,蕭文明根本不屑於耍陰謀詭計,立即就讓手下的弟兄扯著嗓子大喊:“蕭文明在此!還不速速投降!”

一連喊了好幾遍,讓在場所有的敵軍全都聽得明白。

康親王也聽明白了。

此刻他都已經幾乎麻木了——中蕭文明的計也不是一回兩回的了,沒想到自以為已經生了八百個心眼子的康親王,到頭來還是中了他的奸計。

現在該怎麼辦?

康親王不知道,並且他身邊也沒有得力可靠的謀士,他只能憑藉自己的判斷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