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五七——大事之期(第2/2頁)
章節報錯
皇帝聽得眼前一亮:「果然是個好時機!蕭文明手下嚴守營盤的確無機可乘,只要能夠引蛇出洞,或許就有機會乘亂半途截擊。」
溫伯明等的就是皇帝的這句話,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候了。
「皇上,機會確實是個機會,但是蕭文明兵力甚強,不是微臣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皇上手下暫無可用之兵,更沒有襲擊成功的絕對把握,還望皇上三思。最好能夠調來他處的兵力,或許還能一戰。」
「溫先生的意思是?」
「皇上英明,微臣不過多嘴一句而已,是不是可以請洛陽城裡康親王出兵助戰?」
這話皇帝愛聽,皇帝巴不得康親王出兵和蕭文明打個兩敗俱傷,他才能夠從中漁利。
於是皇帝點頭道:「此計甚合我意,也是該讓趙希出一把力氣了。」
但凡要對一個人使用計策,那麼對他說的話,就不可能全部都是假的,而是有真有假,甚至大部都是真的,但是隻要在最關鍵的地方半真半假的來上這麼一句,就能將所有的局勢徹底扭轉。
不是有句話講:真相是那麼的寶貴,總需要無數的謊言加以掩蓋;謊言也是那麼的珍貴,總需要無數的真相加以應證。
果然如溫伯明之前所說的那樣,等到蕭文明的五七之日剛剛結束,當他「死」到第三十六天的時候,他的營盤不出所料地鬆動了。
各部分人馬都在收拾行李,顯示出明顯的要拔營啟程的跡象。
皇帝派出去探查資訊的太監也是這樣說的,說是營盤裡,蕭家軍的兵丁也說要即刻返回江南,現在已經基本沒有鬥志了。
別看蕭家軍現在有兩千多人,但是蕭文明對他們的指揮如臂使指,各種命令幾乎可以傳達到每一位蕭家軍弟兄,讓他們配合著使一個詭計、說一句謊話,根本不是難事。
而這個虛假的訊息傳回皇帝的耳中,讓他無法再耐心等待了,立刻寫了一張條子,蓋上自己的私印,便派得力的太監送到洛陽城裡。
洛陽城裡的康親王也在焦急地等待著這一刻。
蕭文明死了以後的這些時間,康親王並沒有閒著,雖然一時半會兒還沒有發起軍事行動,但是也在朝廷冠軍的營盤裡派出了不少人、安插了不少耳目。
雖然根本不可能打入蕭文明核心的蕭家軍、娘子軍,以及狼土兵的隊伍當中,但是在外圍也多少有了些自己人,時刻將軍營裡的情況傳遞到洛陽城裡。
蕭文明的戲做的很全,讓康親王也從他自以為的「蛛絲馬跡」裡得出結論:蕭文明軍隊大變在即
,老早就做好了應對的準備。
現在接到了皇帝的來信,洛陽城門豁然洞開,一隻已經編練了許久的精兵從城中魚貫而出。
他們接受的命令是立刻突襲蕭文明向南方撤退的軍隊,指令十分激進,並且也很冒險,要他們不顧一切,發起決定性的進攻。
但是這支軍隊仍舊害怕中計,出城行動的時候小心翼翼,一步三回頭,宛若驚弓之鳥,唯恐遇到埋伏,一旦有風吹草動,大概就要立刻退回洛陽城了。
畢竟康親王這邊,蕭文明固然是他的對手,皇帝他也未必信得過。
但是出城之後行動的卻十分順利,康親王這隻數千人的大軍,堂而皇之地在官軍的營前行動,可是作為對手的官軍卻坦然袖手旁觀,任憑洛陽城裡的軍隊揚長而去,甚至還從軍營裡主動走出了幾個太監,說是奉命要給康親王領路。
種種跡象,讓康親王的軍隊終於產生了可以從容克敵制勝的自信。
他們加快了腳步,就向蕭文明的軍隊進逼過去,並且後續的援軍也漸次從洛陽城中出發,勢必要將蕭文明的主力軍隊圍殲乾淨,甚至連蕭文明的屍首都要搶過來。
護送蕭文明「遺體」的隊伍,行動的速度不算快,很快就被康親王的軍隊追上了,戰鬥也隨即展開。
沒有了蕭文明這根絕對的主心骨,蕭文明軍隊的戰鬥力似乎也大打折扣。
如果按照平常的話,同蕭家軍接戰的軍隊,如果兵力人數與其相似的話,應該是會迅速敗下陣來的。
然而這一回的作戰雖然仍舊處於劣勢,卻死死貼住了蕭家軍,一時半會不像是會迅速失敗的樣子。
蕭家軍這邊也覺得不是辦法,忽然有一員小將挺身而出,指揮大軍展開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