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4 聖旨?就是一張草紙!(第1/2頁)
章節報錯
別的先不去說他,光是踏上萊州地界的那一刻,楊妙真腳下的土路,便同之前走過的那一條,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雖然還是黃土墊道,但是一條路修得既筆直又寬敞,路面上也沒有坑坑窪窪的地方,顯然是經過了系統的整修。
透過這條道路,趕著馬車的、推著獨輪車的,還有挑擔步行人絡繹不絕,都運送了沉甸甸的貨物,不知要送到哪裡去……
而在道路兩旁,蠟黃色的田地裡,正有人收穫著最後幾茬麥子。
雖然今年山東的年景不是很好,糧食歉收達到四分之一,但是並未到顆粒無收的地步,只要朝廷輕徭薄賦,填飽肚子還是不成問題的。
楊妙真知道,萊州這一代雖然說是被朝廷所收復了,但是真正的掌控者還是蕭文明個人,而他絕不是那種橫徵暴斂的人,在他的治下絕對不會涸澤而漁,萊州百姓的好日子總算是到了!
而他們臉上的笑容也印證了楊妙真的推斷。
蕭文明見楊妙真看著這些農民出了神,便也不失時機地說道:「這些人裡有不少就是原來黑旗軍的兄弟,現在回家務農不容易,所以我自作主張,今年就不交稅了,也不用他們服徭役,更不會讓他們上戰場。朝廷那邊要是問起來,我自然會駁了他們的意見。要是問得狠了,大不了我自己出錢,替他們把稅交了也就罷了。」
其實萊州這邊能有這樣的場面,蕭文明當然要佔很大一部分功勞,但是更大的功勞卻是屬於董婉青和戴建平二人的。
他們早就奉了蕭文明的命令,來到山東半島,幫著戴松整頓這裡的政務。
這兩個人都是內政方面的行家裡手,知道這裡的百姓商業意識不強,主要還是靠種地謀生,而解甲歸田的黑旗軍的將士也越聚越多。
於是便由董婉青主導、戴建平執行,再爭取到了戴松的支援,先從江南道自己家裡掏銀子出來,將那些黑旗軍的散兵遊勇,全都僱傭起來,免得他們惹是生非,並且以工代賑,組織他們新修水利、開闢道路,先把基礎建設做起來。
山東到這兩年旱災不斷,但其實這裡並不缺水,每逢夏秋交替之時,總要刮幾次颱風,又怎麼可能缺水?不過就是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寶貴的水資源都流到不該流的地方,反而成了災害而已。
而經過了這樣一番整治,不過就是疏通了幾條大河,挖掘了幾條溝渠之後,山東半島的水利工程便大有起色,也多虧了這些工程的順利推進,今年的糧食產量才能保持住豐年的百分之八十,否則恐怕連一半都懸。
楊妙真一路而來,親眼目睹了變化,還聽了介紹,誠然是感慨萬千:「我也曾經佔領過萊州府,怎麼就沒想到過像蕭兄弟一樣將這裡整頓建設一番呢?光顧著招兵買馬、打家劫舍了,說來真是慚愧……」
蕭文明立刻謙遜道:「造福一方,這是最基本的認識,楊姐姐又怎麼會想不到呢?只是你我的立場和形式不同,我好歹還有江南作為後盾,自然可以給萊州的百姓多一些好處。可楊姐姐卻要時刻面臨生存危機,一不小心便會被剿滅,哪有功夫下這幾步閒棋?」
其實楊妙真還真有下閒棋的想法。.
只不過等到他思維成熟的時候,他的哥哥楊安平已經病入膏肓,皇帝夢正做得緊,只想著呼叫一切的力量成就大業,甚至連白炎教這樣的邪教,以及武林敗類都肯結交,還哪還有心思造福百姓呢?
話已至此,楊妙真對於蕭文明已經佩服得五體投地,亦是鐵了心,要跟著蕭文明做出一番大的事業。
有董婉青和戴建平整理內政,又有戴松和楊妙***持軍務,蕭文明在山東以及江北地區的勢力擴充套件極快,不但已經將各種反對的勢力徹底驅逐出去,並且山東這裡的經濟和
民生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甚至開始反哺蕭文明的軍事行動了。
蕭文明的陣仗搞得這麼大,自然瞞不過別人,朝廷每隔十天半個月,就會頒下旨意來詢問前方的情況。
對於這些旨意,蕭文明當然是採取敷衍的態度。
一方面說已經取得了戰果,一方面則說戰果還不明顯,遠沒有到發起決定性行動的時候。
但是蕭文明的這一套說辭,瞞得了一時,卻瞞不了多久。
誰不知道蕭文明是個急性子?打仗的時候毫不猶豫——湊滿六七成的勝率,就會發起進攻,根本不像是在山東拖拖拉拉的人,肯定是有他沒有的計劃和打算
於是朝廷派出的探子和使者,向金陵傳去了接近於真相的訊息,說山東這裡已經頗成氣候,蕭文明的兵力也越來越強,甚至還有外援,絕對到了可以發動大規模進攻的時機!
武將擁兵自重、不聽號令,是朝廷的最大的忌諱,放到以前都是要殺頭的,哪怕就是忠誠如戴鸞翔這樣的,也僅僅是因為作戰時候的策略和節奏同皇帝發生了矛盾,就落得奪權下獄的結局,最後也被女幹人害死在監獄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