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位高麗國王,之前被安排在大齊朝的國都洛陽城內,基本是被軟禁起來了,而當大齊皇帝倉皇逃離洛陽的時候,卻並沒有帶著這位犯了罪的外國國君,那麼想必他也就落在了康親王的手裡。

康親王這些年進步不少,政治眼光已經有了一些了,當然知道這位高麗國王奇貨可居,十有八九是不會難為他的,說不定這位政治生命已經死了的國王,還能起死回生、重登國王的寶座。

那麼高麗國由原本蕭文明的地盤,轉而成為康親王的地盤。

然而康親王似乎想得太多了,要高麗國徹底反水,談何容易?

高麗國現在的軍隊全都是蕭文明平定該國之後重新組建的,全都掌握在蕭文明手裡,老的國王就算來了,也就是個空降部隊、光桿司令!

也正因為此,蕭文明要求高麗國出兵的建議,根本就無需討論。

張俊和劉辰兩個帶兵的人,永遠會不折不扣地遵從蕭文明的命令列事,高麗國其他的官員壓根就沒有說話的地方。

???????????????只聽張俊說道:“少爺,我和劉辰兄弟編練高麗國的軍隊,都是按照咱們蕭家軍的規矩在做。只可惜高麗人禁不住練,雖然也編練了兩萬人馬,但是戰鬥力也就咱們蕭家軍的三分之一。咱們兄弟練兵不力,還請少爺見諒……”

張俊說的是實情,也是廢話。

普天之下蕭家軍有幾隻?

數來數去,其實也就這麼一支人馬而已。

其實也不用同其他的軍隊相比,就是蕭家軍內部,最老的那三百蕭家軍的弟兄,戰鬥力也是最強的,新進擴編增加了一千人之後,人數是上升了,總體戰鬥力也強了,但是單兵素質卻下降了。

先不談訓練質量、武器裝備的問題,光是百戰餘生的戰場經歷,就絕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補齊的。

這時蕭文明還要照顧高麗人的面子:“話不是這樣說的,咱們蕭家軍練了有六七年的時間,你們在這裡才訓練了多長時間?能夠練出三分之一的戰鬥力就不錯了!”

蕭文明仔細盤算了一下,又道:“這樣,這裡不是有兩萬高麗新軍嗎?張俊點起一萬精兵跟我走,剩下的一萬人由劉辰在這裡率領替我守住高麗國。”

能夠再次跟隨蕭文明作戰,張俊當然高興,立刻答應了下來。

可劉辰就不滿意了:“少爺,憑什麼張俊就跟著走,我就留在這兒?”

“還不是你辦事穩妥嘛!你也放心,吃虧不了你的。你替我守住高麗國,運送軍需物資到前線,讓我沒有後顧之憂,便是大功一件。張俊在前頭立多大的功,你在我這裡也記多大的功。我一碗水端平,這下放心了吧?”

並不能說劉辰一開始有多不放心,但是蕭文明的權威卻足以讓他無話可說,只能用羨慕的表情狠狠瞪了他的好兄弟張俊一眼。

高麗國的軍隊主要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鎮守在國都漢城周邊,另一部分則駐守在白龍江的沿岸。

白龍江是高麗國唯一的陸上界河,需要防備戎羌的入侵,所駐守的軍隊當然要比國都附近的精銳一些,因此蕭文明這一回撥集的就是這一部分的人馬。

張俊練兵果然頗得蕭文明的真傳,同樣做到了令行禁止,一道軍令頒發下去,只用了一天時間,白龍江沿岸的高麗兵馬,便聚攏而來,清點兵力差不多正好是一萬餘人。

可別小看了一萬這個人數,一眼望去便是漫山遍野,排成了隊伍頭看不到尾、尾看不到頭,別說是用他們作戰了,就是帶他們出去郊遊一圈,再順利帶回來,都是一項偉大的工程。

幸虧有張俊和劉辰練的好兵,又幸虧蕭文明已經在之前的戰役當中,積累了上萬人行動的經驗,因此才能率領大軍從容渡過白龍江。

白龍江的對岸也不全部是大齊國的地盤,而有一座開城屬於高麗國的統轄,這也是高麗國在對岸唯一的國土。

不過這一段國土現在並不由高麗國直接掌控,當然也不會在大齊國的控制之下,更不會被康親王所控制,而是被蕭文明借給了黑旗軍的女頭???????????????目楊妙真作為基地。

楊妙真是很有一些軍事才能的,佔據了開城之後,便不斷地積攢錢糧、擴大勢力,開拓周邊的土地,甚至連開城的城牆都被他修高了一層。

因此,她站在城樓之上,早就看見了白龍江對岸的軍事行動,也看見了那一面高高飄揚的“蕭”字大旗。

蕭文明是他結拜的兄弟,又是幫過她不知多少次忙的朋友,見是蕭文明來了,楊妙真立刻迎出城池前來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