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幾輪炮擊,康親王這邊計程車氣已經被徹底打崩了,蕭家軍登上了他的旗艦,同其親兵護衛對戰,卻只花了不到一刻鐘的功夫,並已將其基本殺敗,掌握住了整條旗艦的控制權。

蕭文明不會以身犯險,並沒有登上敵船,而是照舊站在自己的船上向上觀察。

只可惜他從下往上仰視,看不清戰況如何,只是聽見船上的喊殺聲越來越小,便扯著嗓子問道:“到底怎麼樣了?有沒有捉住康親王?”

一個弟兄從船舷上探下頭來:“少爺,咱們還在搜船呢!暫時沒見到康王爺本人……”

蕭文明的蕭家軍都是和康親王打過交道的人,其中有幾個還跟王爺當面說過話,根本就不會認錯人。

而以康親王一向以來的排場,肯定是左擁右護、異常顯眼,照理說是一上船就能認出他的,怎麼可能打了半天還沒找到,以至於還要艘船呢?

蕭文明感到奇怪,便親自登上敵船。

這時搜船的行動也完畢了——這艘船雖大,但攏共也就這點面積,蕭家軍這麼多細心的兄弟,把船搜了個底掉,別說是一個大活人了,就是上面的一隻老鼠、一隻蟑螂都能給你摘出來,可偏偏就是找不到康親王。

這是蕭文明,突然一個激靈——難道是康親王使了一條金蟬脫殼之計?

這一艘旗艦,看似龐大堂皇,其實不過只是一個誘餌罷了,康親王本人早就見勢不妙跑到其他船上去了,又或者他原本就不在這艘大船之上,甚至可能根本就沒有到洋湖上來!

有鑑於他身邊現在兩個軍師當中就有一個善於跑路的董鴻儒,那麼康親王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來,也就一點不奇怪了。

說起董鴻儒這傢伙,都至少有五六次被蕭文明堵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卻依然能夠全身而退,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有瞬間移動的特異功能……

直到事後,蕭文明才弄明白,其實康親王是到了洋湖上的,只不過不在旗艦上而已,而蕭文明攻佔旗艦的同時,他已經從自己的坐艦上下來,換了一艘之前繳獲的小船,從南湖屯馬上逃跑了,在第一時間就趕去蘇州城了。

不管康親王現在人在哪裡,但是洋湖裡留著那麼多的船,蕭文明無論如何是沒有辦法把注意力轉移開的,也就沒法立即查明康親王的所在,更加沒法實施追擊。

不過好在掃蕩的行動進行得十分順利,戰鬥從白天打到了黑夜,洋湖上康親王的船,就已經被全部解決了。

這一回,康親王總共動用了一百艘戰船,可是被當場擊沉以及事後慢慢沉沒的,就佔了三成多;遭受重創、不堪使用,被蕭家軍拖回來準備將來劈成木材的,也有個三十艘以上;此外還運氣爆棚地逃掉了十艘上下……

這樣算下來,康親王固然是全軍覆沒了,可是留下來能讓蕭文明使用的船,其實還不到三分之一,大約二十艘左右。

其實這些船蕭文明還未必看得上眼,但是眼下倉促之間,當然是要徵用的,只是等到戰事結束之後,恐怕這些船就要全部轉為商船了。

打掃戰場、收攏叛軍,再將俘獲的大船重新編組,花費了蕭文明好長的一段時間,使得追擊康親王的行動,進行的沒有那麼利落。

但是康親王本人想要進入蘇州城避難倒也沒有那麼容易,因為那邊蕭文明也已經提前派了兵馬應付。

自從康親王的注意力被全部集中到了東山島上之後,他對於臨海屯的壓力就驟然消失,原本鎮守臨海屯的蘇志玄和任當思,以及後來去臨海屯避難的曹瑞,就成了閒人,連同他們手下的兵馬也都無事可做。

眼下正是用兵、用人之際,蕭文明怎麼可能讓他們閒著?

讓他們參與到東山島保衛戰中——當然是不行的,其實也沒有必要,發揮不了多大的用處。

那麼蕭文明就算定了,若是此戰失敗,康親王是一定會去蘇州城避難的。

既然如此,那就將曹瑞和任當思麾下的人馬,全都部署到臨海屯通往蘇州的必經之路上,給潰敗而走的康親王,上一出《三國演義》中華容道的好戲!

然而江南平原不比荊州北部的崇山峻嶺,一眼望去都是一馬平川的平地,可以說到處都是路,也談不上哪一條是必經之路,想要攔截康親王可沒那麼容易。

思來想去,那就只能姑蘇城外列陣設伏,反正既然是要入城,那只有入城的路才是必經之路。

但另一個問題是,康親王這一次攻打東山島,也並非是傾巢而出,在蘇州城裡,他還留下了一萬多守軍,曹瑞和任當思等人的行動很難瞞過他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