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樣蕭家軍的本部人馬,就暫時沒有戰鬥任務,一直蟄伏在密林之中,沒有撈到出場的機會。

這樣一場大戰役,自己始終擔任的偏偏是輔助的角色,怎麼能讓這些南征北戰那麼多年的兄弟滿意?

他們人人心裡都憋著一股勁呢!

聽到蕭文明要讓他們下山收拾殘局的命令,這一千齊裝滿員的蕭家軍的子弟兵便是下山的猛虎,居高臨下地猛撲過來,雖然打這些個已經失去鬥志的敵軍,遠沒有攻堅克難來的過癮,但是好歹也能讓手中的刀劍舔血,也總算是聊勝於無了。

一開始登陸以及後面泅渡上岸的康親王的手下,零零總總加起來也就兩千多人不到三千人而已,他們就是士氣正旺、組織嚴密的時候也遠非蕭家軍的對手,更何況是現在了。

不過一頓飯的功夫,他們就被蕭家軍打得落花流水,絕大多數人都舉手投降了,不肯投降的要麼成了刀下的鬼,要麼成了水裡的鬼,反正人是肯定當不成了。

????????????????在東山島其他各處成功登陸的人數就更少了。

在肅清了碼頭上的敵軍之後,蕭文明便讓戴松分出一半的蕭家軍的兵力,繞著東山島進行掃蕩。

這種掃蕩的行動原本就十分的輕鬆,可實際執行的時候卻過於輕鬆了。

原來是那些倉皇登陸的敵軍,早就已經被火炮嚇破了膽,根本就不需要蕭家軍的正規軍去收拾他們,只要東山島上的碼頭工人和工廠工人出動,只用不成制式的兵器,甚至只是平時勞動時所用的工具,便將這些敵軍收拾了。

本來產業工人就是僅次於軍隊最具有組織性的群體了,尤其是在蕭文明這裡做工的,人人都鍛鍊得身強體壯,只要稍加組織,就是一隻不遜色於朝廷任何一支軍隊的精銳力量。

用來對付康親王手下這群殘兵敗卒,簡直就是殺雞用牛刀!

看到這群工人老大哥氣勢洶洶地殺來,康親王手下的這幫散兵遊勇,早就沒了心氣,一大半都舉手投降了。

本來嘛,雖然康親王有意要將手下的隊伍整頓一番,但是他現在正在高歌猛進的時候,還在追求兵力上的優勢,根本就無力整合大隊人馬。

就現在這些烏合之眾,戰況順利的時候,還能夠執行一些任務,可真到了逆風局,就完全不堪一擊了。而到了必須拼一口氣才能接著往下續命的時候,他們連最基本的勇氣都蕩然無存了,全都選擇了乖乖投降……

既然靠自己手下的工人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那麼蕭文明就相當於多了一支可以用的軍隊,核心主力的蕭家軍自然可以空出來,另作他用。

當然,現在戰事緊張,也閒不著他們,他們還要執行追擊逃竄的船舶的任務。

之前幾次水戰,蕭文明同康親王交手,都無可置疑地失敗了。

這固然是誘敵之際,但實際上蕭文明投入的資源也不夠多。

實際上,蕭文明根本就沒有專門打造過大型內河戰船——他不是沒有這樣的實力,劈波斬浪的大海,船都被他造出來了,依樣畫葫蘆地造幾艘河裡的船,能有什麼問題?

並且還可以在船上裝上火炮,火炮的數量當然比不上規模龐大的大海船,但是依舊可以對其他的戰船形成碾壓般的優勢。

但是這樣大肆造船,一則時間會比較倉促,二則水戰取勝,也無法消滅康親王的主力,所以蕭文明才選擇暫時不加強水上的實力,而是故意示弱,引誘康親王來攻擊自己的東山島。

但是不造大船,並不意味著不造小船。

小船靈活機動,造起來方便,蕭文明幾次從康親王交手用的都是這些小船,總共打造了有超過一百艘,因此使用和損耗的時候一點也不會肉疼。

特別是在同康親王試探的時候,蕭文明原本就定好了誘敵深入之計,就要求駕駛這些小船的東山島的漁民,一旦戰況不利,就要調轉船頭立馬就跑,來不及跑的,那乾脆就棄船不顧,自己先一個猛子扎到水裡面去,還是逃命要緊,並且還能給康親王留下蕭文明的水軍交盔棄甲、不堪一擊的“良好”印象……

可哪怕就是這樣地揮霍一般地使用小船,蕭文明現在能夠調動的船舶數量,依舊十分龐大。

從幾處在隱秘的角落臨時搭建起來的小海港中,小型戰船就好像成群結隊的蜜蜂,從四面八方向康親王的大船隊蜂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