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看起來蕭家軍還十分忌憚這些騎兵的威力,並不願意同追兵進行戰鬥。

康親王本人戰鬥意志不弱,就在前線抵近指揮,忽然發現了可以戰勝蕭家軍的機會,剛要命令手下的騎兵再加把勁,繼續向前突擊,徹底抓住蕭文明的「尾巴」,並將其擊敗!

可正在此時,竹林之中一陣騷動,忽然從斜刺裡殺出一支一二百人的隊伍,向康親王側翼攻來。

這支隊伍人數不多,也談不上什麼組織和陣型,卻人人武藝高強、走位飄忽、身形靈活,也不直接攻擊康親王的騎兵,而是用了各式各樣新奇古怪的手段,專朝騎兵的坐騎攻擊。

這樣出其不意的行動,一下子就將好幾個騎兵,打得跌落馬下。

戰果並不大,但讓康親王的騎兵隊伍產生了短暫的混亂,追擊速度也大不如前。

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一個不小心蕭家軍便已經跑了老遠了,恐怕再也追不上了…….

原來這支突然間殺出的隊伍,乃是蕭文明早就已經部署好的一隻奇兵,是由林丹楓募集的江南武林高手組成的。

讓他們作為攻堅力量或是陣型的核心中堅肯定不行的,但是執行這樣的奇襲和騷擾任務,卻正是他們的特長。

突然發起的攻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眼看著再也追不上蕭文明瞭,康親王又想扭頭過來對付這些江湖人士,卻不料四散逃命更是這些人的拿手好戲。

只聽一聲長嘯,這些武林人士眨眼之間,便消失無蹤了——有的鑽入了竹林,有的翻上了高山,有的潛入了水底,還有的不知怎麼的「騰」地一下就不見了,就跟變魔術一樣……

這一場仗,康親王原本躊躇滿志,卻不料被蕭文明徹底拿捏,被他打了個毫無脾氣,讓起兵以來形勢一片大好的康親王,怎能咽得下這口氣?

雖然大軍再也追不上蕭文明瞭,但是他依舊派出幾騎斥候,繼續追蹤蕭文明的行動。

蕭文明這一邊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他卻絲毫不敢放鬆,因為勝利雖然是勝利,但是戰果並不輝煌,前前後後給康親王造成的損失也不過一千人出頭而已,相對於康親王十餘萬人——並且還在不斷擴張——的大軍,這一丁點的傷亡根本就是隔靴搔癢,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持續緊繃的神經,讓蕭文明十分輕易就察覺到了身後跟著的幾根尾巴,知道他們就是來偵查蕭文明的行動的。

按理說除掉這幾個人並不難,根本就無須調動大軍——林丹楓也好、宋星遙也罷,讓他們帶著幾個人手,幹掉這幾個形單影隻的斥候,簡直易如反掌。

然而這幾個偵察兵的存在,也是蕭文明計劃的一部分

蕭文明根本就不怕康親王知道他的行動方向,反而更害怕他傻乎乎地不知道……

因此康親王派出的偵察兵,一路無驚無險,十分順利地帶回了蕭文明的最新動向——蕭文明已經退到了洋湖的東山島上。

按照蕭文明一直以來的風格,他一向就是那種喜歡痛打落水狗的人物,剛剛取得了勝利,怎麼就跑了?

康親王猜不出他的意圖,作為參謀的董鴻儒和馮天羽,同樣猜不出蕭文明的打算。

不光這樣,他們連蕭文明取勝的方式都沒有研究明白……

到底是為什麼,就靠在竹林中的那一陣陣巨響、火光和煙霧,蕭文明就能靠這區區千餘人的兵力,兵不血刃地戰勝康親王十倍於其的大軍?

但是無論如何,吃了敗仗的康親王,是再也沒有實力,也沒有興趣再去執行攻打臨海屯的任務了。他只能率領了吃了敗仗的隊伍,從蘇州城來的原路返回了蘇州城。

可是打了勝仗的蕭文明,卻沒那麼容易就放過康親王。

蘇州不是有水城之稱嗎?

不但城外河道縱橫,就是城裡也有幾條不小的河流貫穿其中。

於是蕭文明便派出小船,仗著其靈活機動的特性,從洋湖出發,不停地騷擾蘇州城,甚至有幾次公然由水路入城,將堆放在河邊剛剛卸貨的幾萬斤糧食,燒了個一乾二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