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剛剛鼓起的信心,一下子就癟了下去:“蕭爵爺,康親王勢力這般強大,又是士氣高昂,就憑下官,還有任將軍的這些病例,堅守三天那可太難了。”

“什麼難不難的?”現在正在爭分奪秒的時候,蕭文明才懶得和蘇志玄多掰扯,“就是再難也要守!你就說你願不願意吧。願意,我就助你一臂之力;不願意,就立即交出兵權、滾蛋走人!看你一個白面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也不少!”

蕭文明已經把話說絕了,蘇志玄就是再害怕也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皮硬撐下來……

不過蕭文明也沒有當甩手掌櫃,先是抓緊時間,讓任當思率領的殘兵敗卒趕緊飽餐一頓,並且抓緊時間睡覺,先恢復精力再說。然後又以金陵遊擊將軍的名義以及自己的追加署名,向附近的百姓招募鄉勇團練。

蕭文明的名氣響亮,在臨海屯附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以說是極具號召力,由他頒發的募兵告示,剛剛貼出去不過一天的功夫,便有一千男兒前來投靠。

這些人的素質良莠不齊,要是放在平時,是絕對不配被招入蕭家軍的。

不過值此天下大亂之時,他們還勇於投軍,又可見其勇氣非同一般,只是來不及再多加訓練了,蕭文明只是發給他們兵器,教授一些最基礎的搏殺的技巧,就已是一支可用之兵了。

於是蕭文明又和任當思和蘇志玄以及戴松研究了守城的基本方法,只用了兩天的時間,便已將臨海屯的防禦部署組織了起來,雖然遠不能說無懈可擊,但也很有些樣子,但至少讓守城的將士有了些信心。

三天,就三天,只要臨海屯能夠守住三天,蕭文明就一定能夠等到扭轉戰局的有利時機,並且將他牢牢地把握在手裡。

完成了部署之後,蕭文明並沒有駐紮在臨海屯內,而是再次回到了洋湖之中的東山島。

按理說,現在臨海屯更加需要蕭文明,蕭文明應該堅守在此才對,返回東山島似乎不合常理,蘇志玄心裡不解,卻不敢細問。

倒是任當思知道蕭文明絕非貪生怕死之輩,這樣做定然有他的道理,便也沒有多問,更不會阻止,而是先盡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眼看戰事緊急,空氣緊張,他連蕭文明安排給他的住所也不去了,就時刻住在臨海屯的圍牆邊上,同兄弟們一道枕戈待旦,等候著決戰的來臨。

蕭文明的行動果然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原本康親王就有取下臨海屯的打算,在董鴻儒和馮天羽的建議之下,現在原本應該在高麗國的蕭文明,忽然出現在了江南,那麼康親王乾脆就一樣行動、辦兩件事,仗著自己勢力正盛的時候,就打算在臨海屯把蕭文明消滅掉,這樣也掃清了他拿下中原半壁江山的最大阻礙。

蕭文明的軍力康親王一清二楚——至少他自己是這樣認為的——他手下的蕭家軍雖然戰鬥力極其強悍,但人數說到底也不過只有一千人左右,按照以十打一的比例,康親王派出手下得力的助手,率領一萬精兵,從蘇州城出發,便去圍攻臨海屯。

其實按照董鴻儒和馮天羽的建議,對上蕭文明這樣的對手,想要投機取巧,只會自取其辱,既然已經決定派兵去攻打了,那就應該由康親王親自率領全軍行動,要拿出不怕興師動眾的精神,徹底將蕭文明撲滅。

最好打他一個活要見人、死要見屍,這才是最穩妥的策略。

但是康親王最終還是輕敵了,不過他也有自己的理由。

因為康親王剛剛拿下的兩座城市——一座已改名為南京的金陵城,還有一座蘇州城——那都是天下排名前十以內最繁華的城市,城市裡有著海量的商業資源、軍事資源和政治資源,都需要加以收服和整合,這也是康親王可以同正統朝廷分庭抗禮最重要的資本。

尤其是蘇州城,位於長江和運河兩條黃金水道的交叉之處,雖然政治地位不過是個州府,可城中富商雲集,經濟卻要比南京更加繁榮,康親王要穩住他們,並讓他們出錢助餉,非由他自己親自出面不可。

康親王的軍事能力算不上是一流,但是好歹也在同白炎教和戎羌等對手交戰的過程當中,積累了相當的軍事經驗,在大齊朝的宗室之中肯定是首屈一指的,在所有的武將裡面也算不得有多差,並且身份地位擺在這裡,沒有他親自帶兵,那麼作戰的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