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去金陵(第2/2頁)
章節報錯
就在蕭文明憂慮的時候,洋湖上又傳來情報,說是出發剛剛沒多久的曹瑞已經趕了回來,正率領全屯的子弟,乘著幾艘大船往洋湖而來。
蕭文明已經顧不得隱藏身份了,立即就登上快船,趕去同曹瑞在湖上會合。
曹瑞一見是蕭文明親自迎了出來,趕忙命令自己腳下的船同蕭文明的船併攏在一起,來不請蕭文明上船,隔著船舷就義憤填膺道:「爵爺所料不錯,兵部果然不會用兵!我同他爭了兩句,便要罷了我的職務、奪了我的兵權!他孃的,老子乾脆不幹了,領著本屯的兄弟們回來了。不和他們同歸於盡。」
曹瑞顯然在氣頭上,一番話說得沒頭沒尾、斷斷續續,蕭文明讓他冷靜下來,這才問明瞭前因後果。
原來是朝廷派了禁軍副主管徐吉作為主官,又派了兵部侍郎王哲作為監軍,指揮整場戰役。
原本他們兩個朝廷空降下來的光桿司令,手下沒有一兵一卒就上來做大,手下掌握著軍權的那麼多屯田所的千戶、百戶,各州府的遊擊將軍就十分不滿意了,可這二位還要催促著江南的軍隊,直接向康親王發起進攻。
戰術無所謂正確與否,主動發起進攻倒也並不是完全不可以。
可關鍵問題是,朝廷匆忙調集的人馬只有區區一萬人,並且前後集結就花了五六天的時間,已經完全不具備突然性了,康親王早就做好了應戰的準備。
並且城外已經派人透過水路,向城內傳達了裡應外合、聯合攻擊的,但是訊息還沒有確切的回信——也不知道城內守軍有沒有收到,又或者已經被康親王截獲了?就這麼個打法,和雞蛋碰石頭、和盲人摸象,又有什麼區別?
曹瑞第一個表示不同意,倒也不像蕭文明那樣把話說死。
可朝廷派來的兩位官員卻忽然發怒,說曹瑞動搖軍心,要將他就地斬首、以儆效尤。
幸好曹瑞在江南一帶的人緣不錯,眾將紛紛保奏,這才保下一條命,卻依舊要剝奪軍權。
曹瑞跟著蕭文明這麼多年,早就已經在腦海裡種下了自家的兵馬,就是安身立命的保障的觀點——奪了他的軍權就和殺了他沒兩樣——乾脆就不和那兩位大人多糾纏,率領其手下的將士便原路返回,立即趕回了南湖屯。
蕭文明聽完這話不禁長舒一口氣:「曹大人這事做的沒錯,不一走了之,難道要和他們一同毀滅嗎?」
一旁的戴松則說道:「若是真的這樣作戰,恐怕這一仗已經打輸了……搞不好連金陵城都丟了……」
「那麼金陵城那邊打成什麼樣了?曹大人知道嗎?」
曹瑞搖搖頭:「慚愧慚愧,不怕蕭爵爺笑話我?我就怕朝廷裡的大人還要拿我是問,光顧著逃命了,根本就來不及顧及金陵城那邊的情況。打成什麼樣了,我也不知道……」
按理說,解決不知情況的困境,辦法也很簡單,不就是個戰爭迷霧地問題嗎?
那就派出幾個靠譜的弟兄先去偵查一下也就行了,可這時蕭文明卻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想要親自率軍去金陵城看一看。
他的姐姐蕭文秀當然覺得不妥:「先不說金陵城打成什麼樣吧,老弟你現在不是應該隱瞞身份嗎?要是被朝廷知道你還留在國內,豈不就是一件現成大罪?」
蕭文明思前想後,回答道:「現在朝廷半壁江山都快丟了,哪還有閒工夫管我呢?金陵乃是天下重鎮,城裡又有不少熟人,我不親自去看一看,實在是放心不下。」
蕭文明說的熟人當中,就有金陵遊擊將軍任當思。
蕭文明剛剛穿越到這個時代的時候,他就幫過蕭文明大忙,甚至是直接解除了臨海屯在發展初期的兩次危機,蕭文明同任將軍也一直保持著來往——要麼親自、要麼派人,每年都會給他送一些禮金。
任當思雖然軍事才能平平,並不出眾,卻是個實打實的好人,更不會臨陣脫逃,一定會在金陵城堅守到最後一刻,搞不好就命喪城中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
蕭文明實在是沒法丟下他不管。
蕭文秀也是個重情義的人,聽蕭文明說了這話,終於也不加阻止,只是讓他走的時候一路小心。
而蕭文明的妻子董婉青則寬慰道:「姐姐的心意,夫君自然知道。咱們自家的子弟兵休整了有三四個月了,養得人高馬大、膘肥體壯,又有了新式的兵器,只要小心一點,絕對不會出錯。姐姐要是還不放心,可以讓東山村的人,備下船隻,時刻等候在洋湖邊上。夫君就是略有小錯,也能安然撤回,只要上了船、回了島,那就一切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