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就是你這話(第1/2頁)
章節報錯
董婉青的話給蕭文秀吃了一顆定心丸。
自家蕭家軍的戰鬥力與蕭文秀還是有些概念的,對陣再強大的軍隊,就算不能戰而勝之,安全從容地撤出來是不成問題的。
而蕭文明顯然對這次的行動十分重視,調集起了全部一千蕭家軍的兄弟,並且讓留守在東山島的其他人做好接應和防禦的準備,並請曹瑞一同協防,這才駕船穿越洋湖,向金陵城的方向行進而去。
渡過洋湖,蕭文明便在對岸的曹家村登陸。
這座曹家村同蕭文明也有些淵源,蕭文明曾經在這裡剿滅過倭寇,認下了幾個熟人,並且這座村子自家釀的酒很不錯,蕭文明便同他們連創了一個牌子,大量釀造送到臨海港上出售,賺了不少錢。
村子因此也變得富裕起來,尤其是村中那一座遠近聞名的祠堂,更是被他們反覆修建得富麗堂皇,大概就跟皇宮差不多了……
可是剛接近村子,便見村裡的老少爺們,人人拿著刀槍,甚至把耙子鋤頭的農具,守在村口的道路兩邊,顯然是在防禦什麼人。
蕭文明一打聽才知道——最近從西邊來的難民越來越多,一開始村子裡還能招待他們,可人一多招待不過來,他們便在村子裡偷盜搶劫、無惡不作,於是村民們商量下來,又讓村子裡的老人做主,乾脆把村子封了起來,不許外面的人進來,這才有人守在村口。
如今兵荒馬亂的,人人都想著自保,曹家村村民的做法也無可厚非,反倒是他們還能夠結成一夥共御外敵,已經很不容易了。
於是蕭文明勉勵了他們一番,並說萬一有叛軍攻打過來,他們無處可躲的話,可以駕船去東山島上避難。
離開了曹家村,蕭文明又率軍繼續向西,一路上遇到了無數成群結隊的難民,這樣的場面蕭文明已經是不止一次見到了,但多是出現在北方,在江南如此和平富庶的地方見到這樣的場面,也不禁讓人唏噓。
鬧出了這樣大的亂子,也不知朝廷還能支援多久…….
沿途留住幾個逃難的村民,給了他們一些銀子和糧食,便詢問金陵城的情況。
得出的答案雖然五花八門,但毫無差異,他們都說,金陵城已經被康親王攻破了,並且下了安民告示,讓城中的百姓不要亂走、一切如常即可。
可康親王的話,百姓們並不是全部都相信,至少三分之一的人都選擇了逃難,跑到朝廷還能掌控的地方,先遠離這是非之地再說。
這時康親王的意圖已經再明顯不過了,他就是要先佔住一個南北對峙的局面,然後同當今皇帝分庭抗禮,再伺機北伐,爭取一舉成功——一切都和蕭文明推測的沒有兩樣。
繼續前行,經過了眼下還沒遭到兵禍波及的蘇州,蕭文明特意到姑蘇城內走了一趟,叫蘇州知府湯光耀保持鎮定、整頓兵馬,做好配合抗敵的準備。
原本湯光耀幾乎已經被眼前的形勢嚇傻了,卻不料本應在高麗的蕭文明突然出現,一下子讓他心裡有了底,也在瞬間恢復了鎮定。
不管成敗,先按蕭文明說的做,安撫百姓、召集軍隊,好歹也要盡到蘇州知府的責任,讓一切看起來像那麼回事兒。
吩咐幾句,蕭文明又率領大軍繼續向金陵城進發。
湯光耀是還想把蕭文明留在蘇州的,然而現在重任在肩,蕭文明怎麼肯聽他的,不搭理他便出城而去了。
看樣子戰況發展得十分迅速,出了蘇州再往西走了不到一百里地,便遇上了康親王麾下的小股人馬。這說明康親王既然有餘力派兵向東攻擊,那麼可見,金陵城的大局已定,城池都可能已經被他攻打下來了。
雖然做了最壞的打算,但是噩耗畢竟沒有落實,蕭文明依舊向西而去。
又行了,不到五十里,驅趕、消滅了不知多少小股的敵軍,蕭文明終於在一條大河之畔,撞上了一隊大隊的敵人,光目測上去總數就得有兩千人左右,浩浩蕩蕩,士氣十分高昂,顯然是挾著剛剛戰勝的餘威。
巧了,現在蕭家軍也是士氣正旺。
他們在東山島上安心休養了將近四個月,恐怕是這支軍隊成軍以來第一次有這樣長的休息時間了,弟兄們看到敵軍悶頭悶腦就向自己直撲過來,非但沒有害怕反而有些興奮。
終於又可以殺敵立功了!
就連戴松也躍躍欲試:「爵爺,敵人一心向前對我軍似乎毫無防備,請爵爺撥給我三百弟兄,我輕率精銳突擊,必能克敵制勝。如若不勝,願以軍法而論處。」
蕭文明絲毫不懷疑戴松能夠手拿把攥地戰勝敵人,然而同一只輕步兵發生正面遭遇,這對蕭文明而言也是一個極好的機會,正好可以趁此機會來試驗一下火槍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