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明包括戴松在內,這一向以來無不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思想上產生了麻痺大意的心態,以為開城不過同其他的城池一樣,並不會有多強的抵抗力。

誰知這一回,他們不但敢於反抗,甚至敢於出城還擊,活生生出其不意,殺了蕭文明一個下馬威!

雖然現在遭受損失的都是高麗人和倭國人,都不是蕭文明的核心骨幹力量,但是也不能任由他們被弓箭所殺傷,於是蕭文明趕緊鳴金收兵,提前終止這一場戰役。

好在守城的高麗人,還是犯了老毛病,心裡還是太虛,不敢放敵軍離得太近,遠遠地就射出了弓箭,因此殺傷力並不足。

再加上蕭文明之前吸取了攻擊漢城的失敗經驗,在攻開啟城這座大城的時候,提前命令所有人都帶上了盾牌。

有了這樣的準備在竹排上的人,一見弓箭襲來,便舉起盾牌,因此損失並不大,一千多人的先鋒部隊,損失了大約六十人,總算是還算順利的撤回了白龍江東岸。

看來開城同其他的要塞不一樣,想要輕鬆取勝,打一場速決戰是不可能的了。

於是蕭文明只得在白龍江畔安營紮寨,準備來日再戰。

而這一晚上,蕭文明手下的人馬也沒有休息,而是就地取材,將一片竹林砍伐了一小半,趁著夜色紮起了一座浮橋,橫亙在白龍江上。

幸虧蕭文明手下的蕭家軍有修建碼頭的經驗,否則要在如此寬闊的白龍江江面上一晚上就搭起一座竹製的浮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第二天一早,江上漫起了一層薄霧,正好可以用來阻隔弓箭手的視線,是一個發起進攻的大好機會。

於是由倭國人和高麗人組成的前鋒,再一次向開城發起了攻擊。

這一回他們透過的,可並不是難以操控的竹排,而是昨天連夜修建的浮橋,在橋上行動,進可攻、退可守,顯然是要比竹排方便和安全多了。

白龍江河面寬闊,並不會有滔滔的水聲,所以人馬在浮橋上行動的聲音顯得特別的顯著,因此雖然是霧鎖江面,但開城的守軍還是發現了江上的動靜。

於是如昨日一樣,從城中飛奔出來,數百弓箭手開始搭弓射箭,企圖阻止蕭文明的人馬度過白龍江。

不是今日的情況又和昨日不同,昨天渡江的軍隊是在晃晃悠悠行動不便的竹排上的,而今日卻是在浮橋上行動。來去自如。再加上昨天的失敗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提前有了心理準備,渡江的行動進行得要比昨天順利得多。

縱然是劍如雨下,但僅僅付出了二十人左右的代價,先頭的高麗和倭國的軍隊便已突破白龍江來到了開城之下。

高麗軍隊遠端射擊是他們的專長,近戰搏殺他們就要遜色許多了。

蕭文明派出去的是由倭***隊和高麗軍隊所組成的聯軍,其中高麗人的那部分,是蕭文明從其禁軍之中挑選出來的精銳,而倭國人單兵作戰進行肉搏的能力,或許僅遜色於蕭家軍而已,

由他們近距離對上高立國的弓箭手,那就等同於砍瓜切菜,不一會兒便將那些出城的弓箭手殺得手足無措、連連後退,更加沒有功夫向對手射箭。

正當戰事一切順利之時,卻是戴松發現了異常之處:「爵爺,高麗人通常一觸即潰,可今日表現如此頑強,似乎一反常態。莫非背後有陰謀詭計嗎?」

這話真給蕭文明提了個醒:「不管有沒有詭計,咱們先一鼓作氣衝過白龍江,無論如何先圍住開城,如何攻城,咱們再慢慢計劃。」

戴松點頭答應,立即翻身下馬,招呼起蕭家軍的兄弟,排列起嚴整的隊伍,便透過浮橋往開城的方向殺去。

一同趕來的曹瑞、韓天所部,也整頓起軍隊準備跟

在蕭家軍的身後,一同殺往白龍江以西。

這座浮橋是一晚上造出來的,雖然不能說是偷工減料,但畢竟不很堅固,人能夠安全透過浮橋抵達河對岸就不容易了,根本就不允許騎兵一次性透過。

因此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把步兵送上去再說,反正蕭家軍有演練純屬且實戰經驗豐富的鴛鴦陣打底,也足夠穩固住戰局,即便對面真的有什麼陰謀詭計,也足以應付一陣了。

戴松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就發現了問題,而蕭文明的應對手段執行的也十分果斷,可是沒想到他們二人終究還是慢了。

正當蕭家軍剛剛走到一半的時候,開城左右兩側的城門忽然開啟,兩隊騎兵從城門中魚貫而出,成鉗形攻勢向幾乎已經站穩了腳跟的先頭部隊擊而來。

蕭文明剛剛走到一半,處於絕對安全的地方,可依舊被眼前的景象嚇得不寒而慄:這是什麼情況?兩隊精銳的騎兵一左一右同時攻擊步兵薄弱的兩翼,這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

蕭文明大感不妙,不管有用沒用,趕緊下令收兵,指令已經突破到白龍江西岸的軍隊趕緊退回來。

高麗軍隊在逃跑這一方面還是很有些心得的,士氣一旦崩潰,又聽到了明確的撤退的命令,他們撒開鴨子就往浮橋的方向跑。

而倭國人則頗有一些死斗的精神,並且也不怎麼聽從命令,愣是有幾個楞頭青,自以為靠著步戰可以對抗騎兵,還在堅守不退,自然也丟了自己的性命。

不過有他們遲滯了對手的攻擊,替隊友掩護撤退,也算是他們沒有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