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明嘲笑地對他們擺擺手:“好啦,此去中原路途遙遠,你們早點做準備去吧!免得一路上忘帶了這個、忘帶了那個,還要忍飢受凍。”

打發走了這些官員,蕭文明又打發高麗國王李直松回皇宮裡去準備啟程。

這是蕭文明預謀已久的計劃。

原本高一國內就存在兩派實力,蕭文明這樣一弄,就相當於把原來的高麗本土一派徹底消滅、一擼到底,現在朝廷語就只剩下漢人的這一派了。

這些高麗漢人其實也未必跟蕭文明一條心,但至少和中原是同文同種,要比那幫容易受到白炎教蠱惑的高麗人要靠譜多了。

但是光靠這些文官還是不行的。

蕭文明又找來金九安,問道:“你們高麗王室,還有什麼像樣的親戚嗎?”

金九安不是笨人——笨人也考不上中原的進士——他知道蕭文明這麼問的目的,可能是想廢掉李直松的國王之位,最少也是要挑一個宗親暫代國君的位置。

選這樣的一個人,血緣相近是最重要的。

於是金九安回答道:“有的有的,國君現在膝下有四位王子,其中大王子飽讀詩書,又仰慕中原文化,十分……”

打住!打住!好不容易把老子幹掉了,又催他的兒子來當國王,這是在給自己找仇家嗎?

蕭文明不容商量地打斷了金九安的話:“除了兒子呢,你家國君就沒有什麼兄弟嗎?”

這又是大齊朝廷給蕭文明的靈感。

兄弟之間,早年為了繼承皇位,肯定是爆發過利益上的衝突的,這種衝突或許擺明了,或許有藏在暗處,但總歸是有矛盾,那麼扶植這樣一個政敵上位,就不怕前朝的國王反攻倒算了。

蕭文明的用意,金九安人當然也明白。

他畢竟是高麗國的臣子,國王有錯,把他這個人廢了已經是極限的懲罰了,至少要把王室的傳承留在李氏之內,那麼他這個忠誠孝子也???????????????就不算白當。

但是這其中又有問題:“爵爺,確實朝中有幾位王弟,只是他同白炎教的關係也十分密切,就怕……”

“嗯?又有白炎教的餘孽?你有空傳我的命令,讓這幾個人,也跟著他們的哥哥一同去洛陽,一個也不能漏了。而且讓他們立即啟程,一天也不能耽擱。另外你們先王好像也不是很能生嘛,就生了這兄弟兩個?”

蕭文明就是突然想到,本朝高麗王室人間單薄,這大概也是董鴻儒選擇滲透該國的一大原因,只要他發展得根深蒂固,然後找機會把國王和他不多的幾個弟弟幹掉,那高麗國內就再沒有挑頭之人了,群龍無首,他也就能渾水摸魚了。

“那倒不是。”金九安回答道,“除了兩位王弟之外,還留下了三位公主。”

“公主,多大年紀了?結婚了沒有?”

金九安又回答道:“大長公主年方二八、尚未婚配。據說國君曾經有意想把他嫁給董鴻儒,大長公主倒並不是十分樂意。我朝正臣也正在想方設法地反對。現在白炎教失敗,此事自然是黃了。至於另外兩位公主年級尚幼,還沒到談婚論嫁的時候。”

“哦!那樣倒好,可以讓大長公主暫時監國。就怕他是女子,難以服眾,就請你金先生作為輔臣輔佐公主,再加上朝廷裡其他的臣子,尤其是那些個被我就出來因言獲罪的官員。我看你們高麗國也就差不多了。”

“這……這……這我怎麼能夠勝任呢?”金九安推辭起來。

這句話他大概是出於真心。

金九安在朝廷所有文官裡採血,肯定算是最好的那幾個,但是他畢竟資歷尚淺,又沒有實際的從政經驗,蕭文明口中的斧正之職,大概就相當於宰相了,讓他驟然登上這樣的高位,的確是心虛。

蕭文明要的就是這種心虛,只有心虛了才會去尋找外援,而蕭文明由當他的外援,就會對蕭文明產生依賴情緒,也就能夠控制住朝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