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年,臨海屯那些上了年紀的老頭老太就開始準備起來了。

順便一提,古時候吃醃肉可是一項奢侈享受,醃肉需要大量的食鹽,官家的鹽價可不便宜,有時候比肉還貴;而用私鹽,那可是犯法的,為了吃口鹹肉,往往還得冒著被官府抓起來的風險……

不過蕭文明的臨海屯自家辦著鹽場,產出的食鹽質量比官鹽還好,不過只是供給自家和海商使用,並不往外出售就是了。

除了這兩項之外,蕭文明還開發了新的快餐品種。

蕭文明這一次同戎羌作戰,也從幾個戎羌俘虜那邊學來了草原上風乾肉類的做法,倒也別有風味,可以做一些——反正臨海屯裡自己就養著不少豬,多殺個十幾二十頭不傷大局。

另外蕭文明也從戎羌那裡順帶著學會了製作乳酪的辦法。

只可惜這邊不是草原,沒有那麼多牛,更沒有現代能夠專門產奶的品種,就只能收集一些耕牛的奶,製作出來的乳酪不多,算是稀缺品,可以給傷員用來調養身體。

基本的補給之外便是兵器了。

馬青的鐵匠工坊裡,打造精良的冷兵器應有盡有,根本不用額外準備,就能拉出一二千套完整的盔甲和兵刃,出國作戰當然要額外準備一些。

除此之外,早早就給新加入蕭家軍的戴家親兵一人一套配發了一套甲冑和兵刃——雖然裝備都配置齊全了,但也並不要求他們必須學習鴛鴦陣的戰法,他們是中原少有的專業騎兵部隊,放著精湛的馬上作戰技術荒廢了不用,而下馬作戰,豈不可惜?

戴家親兵,雖然也都是些青壯年男子,可都是在北方戰場上出生入死的老兵了,可他們見到了臨海屯出產的裝備仍舊是讚不絕口——哪怕就是極其重視練兵養兵的戴元帥戴鸞翔,都從來沒給他們配發過如此精良的裝備!

這些兵器在手,也難怪蕭家軍雖然是些初出茅廬的新軍,但卻能爆發出如此可怕的戰鬥力!

而熱 兵器方面,馬青研製的進展不算太大,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至少火炮的質量被他提高了不少了。

蕭文明去年離開臨海屯北上之後,馬青一共又打造了三四十門銅炮,每一門火炮都經過了試射,沒有一門炸膛的,應該說馬青是初步掌握了銅炮的製作流程了。

然後就是在此基礎上的小型化了。

只要克服了銅製槍管的質量問題,那麼可以說蕭文明心心念唸的實戰用的火槍,就算是研製成功了。最後只要在銅製火炮、火槍的基礎上,改用鑄鐵、鑄鋼的材料,那麼現代火槍的雛形,就完成了。

然後再攻克子彈裝填、半自動、自動擊發裝置,就形成了現代槍械。

不過按照蕭文明的判斷,只要有每分鐘射速超過六法的火槍,基本就可以在這個時代橫著走了。

對此蕭文明對馬青下了死命令,在出徵高麗之前一定要把火槍的樣品拿出來,就算不能量產,哪怕是用手搓、用舌頭舔,都得給我造出一支來!

最後則是交通工具的問題。

蕭文明定好的策略是透過海上登陸由南向北地攻擊,那就需要大量的船舶運兵、

蕭文明這三艘海艦組成的船隊,原本是用來爭奪制海權的,運載能力並不算大,尤其是跨海的伐國之戰,除了裝載士兵之外,還需要裝載大量的補給物品,別說是三艘船了,就是三十艘、三百艘多未必足夠。

這些船可以從在臨海屯經營的海商那邊借用一些,其餘的就要靠明州市舶司那解決了。

鄧達還不是蕭文明的心腹,只能暫時利用他而已,蕭文明也不指望著他能完全將這個問題解決,不過多多少少也是個補充吧。

情報準備上,一方面由戴建平負責,從往來的海商那邊收集關於高麗的情報,特別是高麗國沿海地區的地圖,更是重點中的重點。

並且還不是隻收集到一兩份詳細的地圖就滿足了,而是各種版本的地圖越多越好,每一份地圖之間進行比較和更新,才能獲得高麗國最確切的地形情況。這一項工作完成之後,蕭文明甚至覺得自己對高麗國的瞭解,甚至要超過他們自家的朝廷……

另一方面,則讓林丹楓出面,去江湖上打聽一些高麗國的訊息,原本高麗王室就算是半個武林中人,各方面的訊息儘量打聽得多一點,不管是真是假,總是有好處的。

兵力方面的準備則要更加複雜一些。